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5840)
报纸(27159)
图书(1256)
学位论文(1031)
会议论文(577)
图片(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6126)
地方文献 (5198)
地方风物 (1653)
宗教集要 (890)
红色文化 (685)
非遗保护 (671)
才乡教育 (515)
文化溯源 (125)
首页图片-宗教集要 (3)
首页图片-历史名人 (3)
按年份分组
2010(5166)
2009(3868)
2008(3353)
2006(1905)
1998(1024)
1995(1007)
1989(570)
1987(690)
1958(55)
1954(18)
按来源分组
其它(2087)
音乐出版社(18)
江西人民出版社(16)
上海文艺出版社(16)
文物出版社(5)
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天童禅寺(1)
新文艺出版社(1)
甘肃民族出版社(1)
能源出版社(1)
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
建昌帮与樟树帮、中国药典法炮制的熟地黄中多糖含量比较
作者:王小平 王进 陈建章  来源:陕西中医杂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熟地黄/化学  熟地黄/化学  多糖/分析  多糖/分析 
描述: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广昌“孟戏”的考察与研究
作者:李启福 李上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形态  传说故事  田野调查  历史渊源  艺术特点  孟姜女  高腔 
描述:孟戏指专演孟姜女传说故事的戏曲,它作为成熟的一种戏曲形态,又名盱河戏,形成于明朝,距今五百余年。其唱腔以高腔、并吸取四大声腔之首海盐为主,特点鲜明、音乐古朴;具有元代古南戏曲音韵。笔者曾对江西广昌甘竹镇孟戏做了田野调查,试图通过探究孟戏的历史渊源、独特艺术特点及其发展现状,对挖
广昌孟戏民歌时调的原生态特质
作者:陈利利  来源: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广昌孟戏  广昌孟戏  民歌时调  民歌时调  原生态特质  原生态特质 
描述:以广昌孟戏为例,着重分析明清戏曲中遗存的民歌时调元素问题,重点对明万历年以后流行的【驻云飞】、【山坡羊】、【锁南枝】、【傍妆台】、【寄生草】以及清与近代的小曲【夫妻观灯】等6支民歌时调的曲牌音乐体系进行考辩,从而解读明清地方戏曲民歌时调的原生态特质。
李安平:中国健康产业的新晋商杰出代表
作者:金朝晖  来源:人人健康杂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健康产业  健康产业  中国  中国  公司员工  公司员工  大地震  大地震  董事长  董事长  重灾区  重灾区 
描述:认识安平兄是在2008年5月,那场举国悲歌的汶川大地震后,以亿万富翁之身家,安平在震后第二天就飞抵重庆,后又辗转成都,找到几十位被困地震带的振东子弟兵,这位董事长和振东四川分公司员工如亲人般含泪相见,露营一
广昌孟戏的旋法特征及调式属性分析
作者:廖夏林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戏  孟戏  曲牌结构  曲牌结构  声腔结构  声腔结构  旋律结构  旋律结构  调式特征  调式特征 
描述:特征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探讨研究孟戏这一古老的戏曲剧种提供一定的参考,使这一古老艺术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浦江板凳龙考察研究
作者:刘少辉  来源:民族艺术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龙灯  龙灯  浦江板凳龙  浦江板凳龙  阵形  阵形  圆曲  圆曲 
描述:浦江板凳龙,由龙头、龙身(子灯)、龙尾三部分组成,俗称长灯,是一条条用凳板串联而成的流动的龙灯。因此,当地人将看板凳龙表演称为看龙灯。其从动作形态、运动轨迹到场面造型,都在圆曲的整体轮廓之中,在运动规律上形成统一的、独特的圆曲审美特征。其曲和圆的连贯使用恰好符合中国舞曲中求圆,圆从曲来的传统审美观。
广昌孟戏民歌时调的美学书写方式与原生态特质
作者:陈利利  来源: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广昌孟戏  广昌孟戏  民歌时调  民歌时调  书写方式  书写方式  原生态特质  原生态特质 
描述:析,以冀解读明清地方戏曲民歌时调的遗存与特质。
阿呀呀七色花盛妆迎夏
作者:暂无 来源:新锐.健康女孩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穿着  穿着  时尚  时尚  七色花盛妆  七色花盛妆  美容  美容 
描述:当春天开始恋恋不舍地告别这个炫丽的色彩国度时,夏天迈着妖娆的步伐向我们走来,带着热恋般的激情,唤醒了我们原先庸懒的心灵。
青春版《牡丹亭》成功原因初探
作者:李菁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白先勇  白先勇  中国昆曲  中国昆曲  现代美  现代美 
描述:”的哲学,认同杜丽娘。为情而死,因情而生”的超越生死的爱情观.青春版《牡丹亭》在剧本方面忠实于原著,采用。只删不增”的原则,从五十五折删减到二十七折,通过对折次的删改与调整达到了"减头绪”“立主脑”的效果.全剧分为“梦中情”“人鬼情”“人间情”三本.在舞台美术方面,达到了中国古典美与现代美的结合.坚持“传统为体”“现代为用”的原则,在不失古典韵味的同时,在服装,道具,舞台布景,花神舞蹈,灯光等方面都融入了现代因素.最后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还在于先前的宣传与策划.
《牡丹亭》伯奇译本与汪译本中隐喻的对比研究
作者:高韵兰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隐喻  翻译  翻译策略  《牡丹事》 
描述:其隐喻翻译更是难以找到定量翻译研究的先例。 本文基于纽马克对隐喻翻译的分类方法对《牡丹亭》中伯奇译本和汪译本的隐喻翻译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建立平行语料库,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对比了《牡丹亭》中两译本中隐喻翻译的案例,分析了目的语与源语在结构,意象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了造成差异的原因,并提出关于戏剧中隐喻翻译方法的建议,以期对今后戏剧中隐喻的翻译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伯奇主要采用的翻译策略是再现源语的意象。 2.汪榕培主要解释隐喻的意义。 3.伯奇以忠实原文为目的,尽可能的保留源语中隐喻中的意象,不去破坏源语的美感和异国独特的风味。 4.汪榕培旨在以传神达意为目的,尽量消除语言文化障碍以方便目的语读者的理解,使译文具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