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歌对比阅读原创训练题
-
作者:吴世英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表现手法 对比 阅读 诗歌 借景抒情 王安石 解析 情感 赏析 不同之处
-
描述:诗歌对比阅读原创训练题
-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
作者:郭庆东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引导学生 登泰山 日出 王安石 思考问题 辩证思维 人生哲理 人文景观 教学设计 迁移
-
描述:【说明】《登泰山记》一文内容比较浅易,学生对照课下注释一般能自己读懂。以往笔者教此文按照文章本身的顺序展开,即引导学生先了解泰山的位置,再熟悉游踪,品析泰山日出,感知人文景观等。这
-
在课堂上播下发现和创新的种子
-
作者:王敏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创新意识 发现 教师 王安石 课堂 大学生 语文课 两山 鼓励 保护
-
描述:语文课需要发现,需要创新,这就如同王安石的两句诗"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所营造的境界。"绿"是学生自身的发现和创新意识,"一水"是教师
-
解析历代文人的“登高”情怀
-
作者:王艳坤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浩然 辛弃疾 中国诗歌 审美感受 杜甫 悲壮苍凉 悲慨 王安石 谢榛 黄鹤楼
-
描述:纵览中国诗歌的历史长河,我们会发现,文人为我们留下了浩瀚而优美的登临佳作。文人通过登高——望远——抒怀,将自己的审美感受表达出来,外化为诗文。谢榛《诗家直说》卷四说:"凡登高致
-
苏轼的诗意人生
-
作者:赵乔红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人生经历 赤壁怀古 风流人物 诗词 心灵培育 王安石变法 诗意人生 出世 欧阳修
-
描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首《赤壁怀古》,如惊天骇人之巨浪,便横空出世了千古之绝唱。清人词论家徐釚称之为"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苏轼诗词,在宏大的意境之中寄寓了他超旷的襟怀、明达的识度。词圣苏轼用他激昂悲凉的心灵培育
-
《游褒禅山记》主题小议
-
作者:张玉佳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褒禅山 深层思考 分析理解 内在联系 可译 外物 散文 人生 翻译
-
描述:内在联系"。这三者之中,"志"可译为志向,"力"译为能力,"物"则译为外物。照此翻译,志、力物三者具备那么就可到达艰险且遥远的地方联系
-
浓郁的乡土风情:《本命年回想》与《端午日》对比赏析
-
作者:毛建初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乡土风情 沈从文 民俗风情 端午节 民俗文化 风土人情 重要组成部分 刘绍棠 丰富内涵 独特魅力
-
描述:出壮观的赛龙舟场面,言语不多但却尽显其描绘地域美和风土人情之美的独特技巧。而被称
-
一字立骨,“伤”及全篇
-
作者:叶丽丹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普通人 文章题目 情感 作诗 文学家 政治家 字里行间 文字 全文
-
描述:《伤仲永》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篇传世名作,它以极其精炼的文字,为我们展示一个旷世奇才的陨落之路。纵观全文,没有一句是抒发情感,更无一个"哀"或"伤"之类的文字,但是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深的哀伤。一、寓"伤"于题文章题目是"伤仲永",题目中的
-
长亭:古人依依惜别的场所
-
作者:李学开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王昌龄 场所 少年 古道 意象 王实甫 西厢记 杨慎 池州
-
描述:秦汉十
-
2012年诗歌鉴赏题特色大盘点
-
作者:倪同刚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鉴赏题 杨万里 高考 晁补之 诗歌题材 表现手法 考生 晏几道 新课标 表述
-
描述:2012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从纵向上看,基本稳定在去年的格局上,只有个别省份稍有变化。从横向上看,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呈现出不同的态势。本文从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中梳理出十项典型的特点,其中既有特色的展示,又有题材、作者的归类,还有个人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