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623)
报纸(935)
图书(49)
会议论文(18)
学位论文(1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431)
地方文献 (146)
地方风物 (22)
才乡教育 (11)
宗教集要 (11)
红色文化 (9)
非遗保护 (8)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2(212)
2011(255)
2009(195)
2008(126)
2007(125)
2006(83)
2004(75)
2000(45)
1995(40)
1937(5)
按来源分组
武汉晚报(50)
群文天地(21)
人民日报海外版(7)
专家工作通讯(5)
农家顾问(4)
安徽市场报(2)
看历史(1)
山野(1)
金融队伍建设(1)
沈阳出版社(1)
黄鹤楼下也有《五女拜寿》
作者:暂无 来源:楚天都市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记者何君辉通讯员叶建军)黄鹤一去今又返,黄鹤楼下赏黄梅。昨日,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黄梅戏剧团成立三周年暨“黄鹤戏楼”开业庆典在武昌大成路的“黄鹤戏楼”举行。一出青春版黄梅戏《五女拜寿》在此上演。从此
省杂技团喜获“黄鹤金奖”
作者:暂无 来源:齐鲁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省杂技团田子淳团长到济南火车站迎接获奖演员。 郭建正 摄 本报讯 在日前结束的第八届中国武汉国际杂技节,山东省杂技团的《天地抒怀――蹬人》,荣获最高奖“黄鹤金奖”。 中国武汉国际杂技节自
黄鹤楼下鹤舞奥运
作者:暂无 来源:武汉晨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昨日,一场庆“五一”迎“奥运”的音乐会在黄鹤楼公园广场举行,这份融歌舞、曲艺、民乐为一体的文艺大餐,博得在场劳模和游客们的阵阵掌声。一组精彩的奥运时装秀表演,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记者 苗剑
黄鹤文明谣”倡文明
作者:暂无 来源:武汉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黄鹤文明谣”倡文明 蔡早勤 刘金峰 徐岚 本报讯(记者 蔡早勤 通讯员 刘金峰 徐岚)“首义之地,环境重要;门前卫生,及时清扫。”昨日,家住武昌黄鹤楼街的小朋友们放学后,读起
悠悠白云黄鹤 处处哀思如潮
作者:暂无 来源:楚天都市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从黄鹤楼到长江大桥,从武汉关到沿江大道,从会展中心到江汉路步行街,从居民小区到建筑工地。所有的目光,都投注同一个方向。所有的心灵,都飞向同一个地方。无论你站在什么方位。此时此刻,我们都在汶川。汶川,汶川。我们默念着你的名字。此后悠悠朝暮,潇潇风雨,无数颗心,都有了一个共同牵挂的名字。汶川,汶川。希望
星桥黄鹤山居·三室两厅
作者:暂无 来源:每日商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黄鹤山居位于余杭区临平星桥街道星桥北路,楼盘总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项目西侧为星桥开发大道,南侧为塘河及沿河大道。小区内部配套设施齐全,中心花园、地下车库、幼儿园、中小学、综合商场、邮局、银行
黄鹤一去“不”复返-不是首次
作者:暂无 来源:珠海特区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中国‘首富’为何是非多?” ——日前,“黄光裕被调查”的传闻把国美电器和黄光裕本人推向了风口浪尖。有评论提醒,这位中国首富已经不是第一次被调查了。2006年,黄俊钦、黄光裕兄弟就曾因其早年间一批总额13亿元的违法违规贷款,被有关部门调查过。先后两次被调查,一个财富榜样的是是非非值得我们深思:究竟是
湯顯祖“靈性說”試-以《文心雕龍》“性靈”觀念為參考進路
作者:張美娟  来源:臺灣觀光學報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湯顯祖  靈性  文心雕龍  性靈 
描述:本文先討作為湯顯祖「靈性說」淵源的《文心》「性靈」觀念內涵,再理解湯氏「靈性說」與《文心》「性靈」觀念同異之處,並指出「靈性說」內涵與湯顯祖其他文論之關係,最後得出,湯氏「靈性說」的提倡,在中國戲
牡丹新亭展妙姿:《牡丹亭》的舞蹈文化现象
作者:夏帆 叶进  来源:舞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文化现象  文化现象  中国古典艺术  中国古典艺术  舞蹈  舞蹈  中国古文明  中国古文明  现代技法  现代技法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大众接受  大众接受 
描述:界对于汤显祖“真堪千古”的昆曲《牡丹亭》的创作之“薪”。随之而来的便是滚滚如潮的“牡丹亭热”……
“六书”研究的一次大胆超越——钟如雄教授《汉字转注学原理》
作者:刘兴均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六书”说  汉字构造  转注  原理  《说文解字》  《周礼》  比较系统  语文学 
描述:六书”,他说:“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1](P.1720)班氏的定称不为今人所用,班氏的“六书”为造字之本的提法也颇受后人质疑。自《说文》问世以来,围绕“六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