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从声光色看餐厅的精气神
作者:刘学治  来源:中国烹饪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精气神  餐厅  荧光灯  王安石  营业大厅  经营者  自然光  家庭暴力  音乐  服务质量 
描述:从声光色看餐厅的精气神
汉族为何称为“夏”
作者:张再兴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汉族  汉民族  《说文》  篆文  舞蹈教育  夷狄  华夏  《周礼》  音乐  古人 
描述:“夏”,也称“华夏”“诸夏”,是古代居住于中原地区的汉民族的自称。《说文》:“夏,中国之人也。”所谓的“中国”即是指古代的中原地区,这是与周围的夷狄地区相对而言的。“夏”字篆文写作(?),像舞蹈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形状。因此
《周礼》“六诗”本义探
作者:刘丽文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大司乐  十二律  六诗  教学内容  “兴”  “雅”  音乐  “比”  政治伦理 
描述:《周礼·春官·大师》云:“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这“六诗”之义究竟是什么?千年来众说纷纭。本文认为,只有把“六诗”放到其所产生与存在的背景即语境中才能正确理解。语境有二:一是小语境,即教“六诗”者的职掌、专业特长。因为周代学在...
“嘉礼”考释
作者:何坦野  来源: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说文》  音乐  祭礼  《周礼·地官》  《山海经》  《战国策》  最高级  “喜”  人与天调  礼仪 
描述:“嘉礼”考释
《诗经》“以雅以南”何解:古史新说之二
作者:张平辙  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经》  周公旦  长江中下游  中原地区  《左传》  楚国南  《周礼》  音乐  卑湿地  召公 
描述:”。“南”原是江汉、江淮之间长江中下游潮热卑湿地区的房屋之象形文,此处指荆舒地区的楚国南音、徐国南音,《诗经》中的“周南”、“召南”,当是周初由周公旦、召公从荆舒地区带回北方的楚、徐南音。所以今之《诗经》不应只称风、雅、颂,而应正名为风、雅、颂、南。
宋词与理学家:兼论朱熹诗词
作者:缪钺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理学家  宋词  朱熹  课题  音乐  《宋诗选注》  晏几道  作诗  《全宋词》  刘熙载 
描述:一下宋词与理学家的微妙关系,也是一个有趣味、有意义的课题。
徐复观谈“礼乐”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音乐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徐复观  孔子  “礼乐”  艺术起源  《论语》  春秋时代  音乐  子在齐闻韶  人文教养  《周礼》 
描述:徐复观谈“礼乐”一、我国古代以音乐为中心的教育人类精神文化最早出现的形态,可能是原始宗教;更可能的是原始艺术。对于艺术起源的问题,最妥当的办法,是采取多元论的态度。在多元起源论中以游戏说与艺术的本性
文言坊
作者:暂无 来源:当代学生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国维  文言  晏殊  有我之境  人间词话  音乐  李清照  体验  词调  愁情 
描述:大家好,考试结束了,也该轻松轻松了吧!这回思骐请大家一起来赏词。词又称曲子、曲子词、琴趣、诗余、长短句等。聪明的你从这些别名中一定已经看出词与音乐的密切关系了吧。实际上,词最初便是根据曲调填写的,好
追求语文课堂的一种“静”界
作者:雷鑫亮 曾扬明  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课堂  语文教学  学生思维  独特见解  音乐  陆九渊  气氛  教师  休止  詹天佑 
描述:学大师陆九渊说:“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所以,语文课堂追求一种“静场”、“静思”、“静写”,让动静相宜,才能真正地让学生产生独特见解,闪现灵性的火花,这样的语文课才是真正的好课!
探渊索珠——读《周礼》有感
作者:林蔚丽  来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礼乐  音乐  仪式  标志  周代  《周礼》  伦理观念  祭祀活动 
描述:中反映出周代礼乐之盛的情形。自西周开始,中国进入了-个新的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