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782)
报纸(805)
图书(382)
学位论文(11)
会议论文(10)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318)
红色文化 (423)
地方文献 (166)
地方风物 (24)
宗教集要 (24)
才乡教育 (17)
非遗保护 (13)
文化溯源 (5)
按年份分组
2014(593)
2011(135)
2007(99)
2006(120)
2005(105)
2002(91)
1999(77)
1996(86)
1984(36)
1983(34)
按来源分组
党员干部之友(4)
西部大开发(3)
上海滩(2)
老友(2)
贵州党史(1)
中学时代(1)
共产党员:下半月(1)
决策探索(1)
南方文物(1)
文化娱乐(1)
乌台
作者:娄可树  来源:文史天地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乌台诗案”  中国  御史台  监察机关  李国文  开封市  王安石 
描述:地名。他先在《中国文人的活法“·城东不斗少年鸡”》一文中说“:乌台是都城开封御史衙门所在地”。接着又在《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王安石之死》一文中进一步强调“:乌台是宋代开封御史衙门所在地
今人不可非商鞅
作者:翁礼华  来源:中国财政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商鞅  中国  封建社会  改革家  王安石  张居正 
描述:国一个破落贵族家庭,自幼好刑名之
“胡布会”对台湾问题定调
作者:钟新文  来源:台声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台湾问题  最高领导人  胡锦涛  主席  访美  台湾省  中国 
描述:解决。台湾当局对此结果,从各方有关的报道得知,似乎是有如心中落下一块大石,一扫先前郁积的阴霾。但是,如果台湾当局认为度过了此次危机,就可以再“进两步退一步”地进行下一步冲撞,譬如再尝试搞“修宪制宪”等试图“法理台独”的举动,将是大错特错。极有可能此次“胡布会”中,布什已经当面承诺胡锦涛,对台湾当局再有类似“废统终统”的手段刺激两岸和平底线时,美国将会以更严厉的手段制裁。从中外媒体报道的内容,以及两位领导人在会谈后记者会的情形来观察,台湾问题可能如美国国务院官员事前所预期的,并未占去峰会太多的时间,但双方就此议题的会谈结果却是正面的与积极的。双方再度强调原先坚持的立场,让一些观察人士认为别无新意,甚至认为布什拒绝了中方有关的进一步要求。但从胡布二人的互动,以及胡对布赞许不支持“台独”的立场,以及当晚面对华府十二社团联合...
根趣
作者:张应麟  来源:湖南林业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根趣》  张应麟  文学作品  散文  随笔  中国  当代作品 
描述:的一大景点(图1)。其它“板根植物”不少,有些与四数木相似或近似,也具特色,但隶属不同的科(图2)。[第一段]
杨炳章:从北大到哈佛
作者:石新京 整理   来源:大学时代(A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石新京  《杨炳章  从北大到哈佛》  中国  当代文学作品  报告文学 
描述:政治:长征与毛泽东的崛起》等等。[第一段]
一鸟不鸣山更幽?
作者:小撰一  来源:作文教学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钟山即事》  艺术效果  中国  古诗  古代文学研究 
描述: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诗中有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写“幽”为人称颂。王安石《钟山即事》则写“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忽略了鸟鸣反衬“万籁俱寂”的艺术效果。——小撰一稿
排队,别急
作者:徐春昕  来源:阳光搜索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排队  别急》  徐春昕  中国  当代文学作品  报告文学 
描述:刚来英国时,我最大的感觉就是英国人的办事效率实在不高——银行、邮局、咨询处,商店的收银台,到处都在排队。
王英晖:企业并购的相关核心问题
作者:暂无 来源:企业与市场(上半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企业并购  兼并收购  王英  国内企业  外资企业  中国 
描述:现在中国兼并收购特别火,方式有两种:一是中国到海外进行收购,二是外资企业直接并购国内企业。为什么选择并购?收购只是发展的一种途径,是内延式的发展。总而言之,如果想很快达到目标,就做收购。夸张地说
职业教育应是面向人人的教育
作者:刘春林  来源:教育与职业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办学质量  社会需求  订单式培养  品牌意识  中国 
描述:,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第一段]
吴澄 信息化无止境
作者:邢芳  来源:中国信息化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澄  信息化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中国  CIMS  企业竞争 
描述:与吴澄约定见面时间时,电话里传来清脆干练的声音,不禁让我怀疑是在与一个30岁的人在谈话,忍不住追问“是吴澄老师吗”?电话那端回答“是的,是我”。[第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