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我们记者应是美的使者”——记穆重访新疆
作者:武纯晨  来源:中国记者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疆  吐鲁番  记者  执着追求  葡萄  赛里木湖  发现美  新闻战线  新闻事业 
描述:的精神。“我们记者应是美的使者”这是穆在自治区新闻单位领导同志座谈会上讲的一句话。在新疆的日子里,他处处显露出记者的才华,努力发现美,精心追逐美。
艾叶(湖南) 刘绍雄(湖南) 于芳喜(内蒙古)
作者:暂无 来源:散文选刊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艾叶(湖南) 刘绍雄(湖南) 于芳喜(内蒙古)
“一生爱好是天然”(著名昆剧演员张继
作者:梁冰  来源:人民戏剧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汤显祖  昆剧  演员  剧作家  女主人公  表演艺术  戏剧  寻梦  剧种 
描述:一九八二年,仲夏之夜。古城姑苏。盛大的两省一市昆剧会演正在进行。开明大戏院座无虚席,来自全国各地的一千多戏剧专家、各剧种的知名演员和南北昆的同行们,正聚精会神地欣赏着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辉煌名著《牡丹亭》的演出。
从安徽、徽、黄的兴衰看中国戏曲音乐的发展
作者:时白林  来源:人民音乐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音乐  黄梅戏  青阳腔  安徽  徽池雅调  剧种  音乐创作  汤显祖  上层社会  音乐改革 
描述:从安徽、徽、黄的兴衰看中国戏曲音乐的发展时白林从中国的戏曲声腔发展演变史学的角度看,安徽是个举足轻重的省份。明代中、后期名声颇大的青阳腔,就产生在山青水秀的江南池州府青阳县,当时社会上出版
岐—大沙隐伏性帚状构造探讨
作者:黄才锦  来源: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帚状构造体系  隐伏性  张性断层  北北东向断裂  北北西向断裂  形态特征  地质力学  矿区  石膏矿床  矿山开采 
描述:本文从地质力学角度研究和推断了岐—大沙大型石膏矿区为—隐伏性帚状构造、这对本矿床的开采具指导意义。
伤心小,我见犹怜:吴炳《疗妒羹》赏析
作者:杨惠玲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悲剧意味  自恋  吴炳  秦汉之际  审美价值  爱情  男权社会  作品 
描述:所谓疗妒羹,顾名思义,指的是治疗女人嫉妒之症的汤药。在男权社会,女人拈酸吃醋历来被视为一种恶德,或是一种疾病。大约于战国和秦汉之际成书的《山海经·北山经》就
知否,知否,应是“蘋之末”
作者:郝铭鉴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萌芽阶段  萌芽阶段  《风赋》  《风赋》  描绘  描绘  土壤  土壤 
描述:当事物尚处于萌芽阶段时,人们经常会引用一句话:“风起于蘋之末。”这句话出于宋玉的《风赋》。原文是这样说的:“夫风,生于地,起于蒴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壤之口……”它描绘的是风的生成和强大的过程
知否,知否,应是"蘋之末"
作者:暂无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学生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当事物尚处于萌芽阶段时,人们经常会引用一句话: "风起于蘋之末."这句话出于宋玉的<风赋>.原文足这样说的:"夫风,生于地,起于蘋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壤之口……"它描绘的是风的生成和强大
知否,知否,应是“蘋之末”!
作者:米虹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萌芽阶段  《风赋》  原文 
描述:当事物尚处于萌芽阶段时,人们经常会引用一句话:风起于蘋之末。这句话出于宋玉的《风赋》。原文是这样说的:夫风,生于
蓝:医改的方向应是放开市场
作者:暂无 来源:经济研究信息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市场  医改  公共医疗卫生  中共中央  公益性质  民营医院  公立医院 
描述: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出台,其中值得关注的政策一是“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二是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民营医院,支持民营资本办医、政府购买医疗服务,最终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