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象山
-
作者:曾春海 来源: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陆象山
-
陆象山
-
作者:张公者 来源:中华诗词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践履 君子 本心 天理 大道
-
描述:先生意气足,雄辩鹅湖会。践履贵平生,本心见君子。人间无古今,大道行天理。象山客客兮,永流金溪水。
-
《牡丹亭》之“至情”与泰州学派的戏剧精神
-
作者:陈燕华 来源:地方文化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儒家情欲观 泰州学派 化情归性 至情论
-
描述:的典型写照,其中之“至情”即后来刘蕺山总结之“纯情”,这表明了当时以泰州学派为主的儒家“化情归性”的思想倾向.因此此“即情即性”之至情具有某种超越性,它既不是唯情主义,也不是纵欲主义,而是和泰州派
-
偏离与转向:元代江西草庐学派及其学术特点
-
作者:周茶仙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元代 吴澄 草庐学派 偏离 转向
-
描述:学术上呈现出对朱学的偏离和朝陆学的转向,对后世理学的传播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探究该学派及其学术特点将
-
泰州学派罗汝芳思想研究
-
作者:谢旭彤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泰州学派 良知 赤子之心 破光景 仁
-
描述:顺适当下。借破斥“光景”,罗汝芳开出了无执的、活泼泼的精神境界。罗汝芳认为,《大学》、《中庸》的精义全从《周易》生生一语变化而来。因之,他以《易传》的生生不息观念来解释《大学》。在他看来,生命是生生不息的,切合于生命本质的道亦是生生不息的,宇宙之间一片生机盎然,是一个大的生命,凡是有生命存在的地方,就有“仁”。由之,罗近溪归宗于“仁”,并成就了从“生生之仁”到“一体之仁”的转化。在禅学风气弥漫的晚明时代,在泰州派内部,罗氏试图为儒学的发展寻找出一条健康坦途,其在晚明学术史上的贡献,有特殊的意义。
-
荆公学派老子思想探微
-
作者:刘湘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荆公学派 王安石 老子思想 援老入儒 影响
-
描述:的主要内容,包括通过“有无”阐释老子之道;儒、老同归;“从众”、“因民”的民本思想。此外,从凸显老子性命之学和“与世推移”的历史观两方面粗略介绍了王安石弟子陆佃老子思想。最后一章论述了荆公学派老子思想
-
南宋“浙东学派”研究的一项硕果
-
作者:徐洪兴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吕祖谦 浙东学派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思想资料 陆九渊 思想史研究 哲学思想 学术界 朱熹 吕氏
-
描述:,又是个造诣颇深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生于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卒于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为别于乃伯祖“大东莱先生”吕本中,又有“小东莱”之号。溢曰:“成”,学者亦多尊之为“吕成公”。吕氏祖籍山西,后世屡迁,北宋时曾居安徽寿春、河南开封等地。靖康之乱,宋室南渡,曾祖吕好问亦携家南徙,至婺州
-
清初江西三大学派岐同述略
-
作者:胡迎建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魏禧 三大学派 同述 江西 禅学 易堂九子 心学 江右 穷理 罗汝芳
-
描述:、“气节”“有声于天下”。弄清三家学术岐
-
略述泰州学派中的江西学人
-
作者:胡迎建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泰州学派 罗汝芳 何心隐 赤子之心 颜钧 江西 黄宗羲 古籍整理 略述 江右
-
描述:略述泰州学派中的江西学人胡迎建泰州学派由王良所创。该派的特征是:(一)建立心身、性情与天道相感应的一统观,从王良的“安身说”到徐椎的“率性”,颜钧讲“性情神莫”相为依存,再到罗汝芳讲“莫为莫致”,最
-
王安石新学派的后劲-龚原的哲学
-
作者:李之鉴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新学派 哲学思想 重要地位 阴阳 发展变化 客观规律性 太易 辩证法思想 固有矛盾
-
描述:;徽宗初,为兵部侍郎,知庐州。官至宝文阁待制。终年六十七岁。是王安石新学派的主要理论家。龚原的著作,有《春秋解》、《论语解》、《孟子解》,均早佚;《读易义》十七卷,元时尚存,现亦佚;惟承王安石《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