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释王安石《知人》
-
作者:蒋介夫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北宋 历史人物 王莽 作品 资治通鉴 知人 郑注 不同角度 两面派
-
描述:装纯
-
王安石之败
-
作者:李申 来源:群言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资治通鉴 宋神宗 熙宁 学士院 灾异 参知政事 变法 宰相 人事
-
描述:。"(《续资治通鉴》卷66)这个"有为帝言"者,就是指王安石。第二年,即熙宁三年,学士院举行考试,试题问如何
-
由司马光想到独立思想家
-
作者:王涛 来源:英才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独立思想 资治通鉴 发愤著书 王安石 锐意改革 人格感召力 欧阳修 翰林学士 宋神宗
-
描述:施一番抱负的司马光这才静下心来研究学问,潜心子《资治通鉴》的编纂工作,在“独乐园”中,司马光远离了政治旋涡中心,有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论人及事,眼光顿然高远,俨然成为一位独立的思想家,端坐在陋室
-
简论司马光的经济思想
-
作者:虞祖尧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王安石变法 翰林学士 太皇太后 资治通鉴 北宋王朝 经济思想 夏县 神宗 治国之道
-
描述:敢于直谏,在朝臣中声誉卓著,
-
熙宁年间宋辽河东边界交涉研究--王安石弃地数百里说质疑
-
作者:李之勤 来源: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边界交涉 资治通鉴 分水岭 宋辽 宋神宗 河东 北宋 宋朝 熙宁
-
描述:数史籍都沿用此说。近年来有些史学工作者已根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所记王安石有关言论,论证北宋失地之责不在王安石;“欲取姑予”之论并非出于王安石,完全是守旧派邵伯温凭空捏造。但对这次宋辽边界交涉中
-
润笔风波——古代公文写作趣闻杂谈
-
作者:眭达明 来源:秘书工作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学士院 翰林学士 中书舍人 古代秘书 资治通鉴 参知政事 公文写作 宋神宗 旧五代史
-
描述:梁上。不久,王安石因母亲去世回家居丧守制,祖无择便将这笔稿酬充作公家费用花掉了。王安石听说此事后很生气,认为祖无择不是清康之士。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任参知政事,执掌朝政。御史里行王子韶负责调查明州知州苗振
-
留在历史深处的足迹——司马光、王安石纪略
-
作者:林清峰 来源: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司马光 资治通鉴 中进士 政治家 皇帝 读书 北宋 纪略 苏轼
-
描述:留在历史深处的足迹——司马光、王安石纪略
-
论司马光(续)
-
作者:季平 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王安石变法 中和思想 文集 扬雄 孔子 系统阐述 阴阳之道 资治通鉴 反对
-
描述:身、论乐、为政等等问题.例如:“光闻一阴一阳之谓道,然变而通之,未始不由乎中和也.阴阳之道,在天为寒、燠、雨、(?),在国为礼、乐、刑、赏,在心为刚、柔、缓、急,在身为饥、饱、寒、热.此皆天人之所以存、日用而不可免者也.然稍过其分,未尝不为灾.是故过寒则为春霜夏雹,过燠则为
-
《永乐大典》残存《长编》宋神宗朝记事补校
-
作者:梁太济 来源:文献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渊阁 校勘记 王安石 点校本 自注 永乐大典 补校 资治通鉴 熙宁 本末
-
描述: 《永乐大典》(以下简作《大典》)"送"韵"宋"字下所录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作《长编》),今存者计有:卷12306—12308太祖开宝四年二月丁卯朔至太宗太平兴国元年岁末(辑本《长编》编入
-
近年来司马光研究简述
-
作者:霍春英 来源:晋阳学刊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王安石变法 资治通鉴 史学界 史学思想 学术讨论会 史学家 内容丰富 新观点 否定
-
描述:学界一致肯定《资治通鉴》是历史巨著,但对司马光的政治及史学思想,大多持否定甚或冠之以“反动”的态度。在1982年10月郑州举行的宋史讨论年会上,许多史学家仍然认为,《资治通鉴》是一部内容丰富、有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