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2)
报纸(25)
会议论文(5)
学位论文(5)
图书(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60)
地方文献 (15)
非遗保护 (4)
按年份分组
2014(15)
2013(9)
2012(13)
2010(5)
2009(5)
2008(5)
2006(5)
2004(5)
2003(2)
1990(1)
按来源分组
戏剧文学(2)
广西烟草(1)
意林文汇(1)
解放日报(1)
探索(1)
信息日报(1)
初中生(1)
新国学(1)
中国禽业导刊(1)
博览群书(1)
白血病女孩期待骨髓移植聿怀女生陈郁嘉与胞姐基因配型失败需继
作者:暂无 来源:汕头特区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 记者李德鹏报道:近两个月以来,聿怀中学高二学生陈郁嘉的病情一直牵动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心。本报于8月26日和8月31日分别以《同窗情深 义演募捐掀爱心暖流》和《百多学子街头募捐 一周筹得16万》报道了陈郁嘉不幸患上急性髓性白血病,受到广泛关注。目前,郁嘉已经前往广州继续治疗。记者昨日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传统戏剧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钱永平  来源:文化遗产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遗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戏剧研究  国际学术研讨会  戏曲研究  牡丹亭  昆曲  保护研究  傀儡戏  戏曲表演 
描述:戏剧研究(一)昆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吴新雷在会议开场报告《当今昆曲艺术传承发展的宏观考量———以“苏昆”青春版和“上昆”全景式为例》追溯历史,着眼当下,对经典昆曲《牡丹亭》和《长生殿》近年来上座率高的原因从继承与创新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指出这两部昆曲一方面活态展示了传统昆艺的演唱魅力与深厚底蕴,另一方面融入了现代剧场新的艺术元素,做到了古典与时尚,昆曲美学与现代剧场相结合,适应了当下观众的审美需求。宋俊华《牡丹亭:从“至情版”到“青春版”———一部昆曲经典的建构、重构与解读》对比汤显祖创作《牡丹亭》和白先勇改编《牡丹亭》的不同理念与时代背景,反思文人如何利用自己的理念来塑造经典,对于审思当下的“经典热”以及揭示我国戏剧发展中的文化规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雷碧玮的《物质与非物质之吊诡:昆曲在海外的...
学术史视野下的王安石变法研究——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作者:韩毅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因此,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研究,从学术史的角度做一系统地回顾与总结,便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尚未有人从学术
灵山掀起“拓视野转观念活学活用政策”活动热潮—— 解放思想
作者:暂无 来源:钦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强县的目标,在全县掀起了“拓视野转观念”、“活学活用政策”活动热潮。 强化“五学”,促执行力提高
东西近代化比较视野中的王安石变法--以国家问题为中心的新考察
作者:陈伟  来源:南京社会科学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市民社会  国家与社会  近代化  宗族社会  国家问题  比较视野  现代社会  马克思  国家权力 
描述:方的不同命运。
学术史视野下的王安石变法研究——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作者:韩毅  来源:宋史研究通讯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学术史视野下的王安石变法研究——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俱非才子不能道”:《才子牡丹亭》批评视野下的《疑雨集》与
作者:耿传友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批评视野  批评视野  点校  点校  文学思潮  文学思潮  杜丽娘  杜丽娘  夫妇  夫妇  戏曲  戏曲  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  中国文学  中国文学 
描述:把王彦泓的《疑雨集》与汤显祖的《牡丹亭》相提并论,看起来似乎有点不伦不类,按一般的看法他们相去甚远:在目前通行的文学史著作中,《牡丹亭》都被作为第一流的作品加以介绍,而对《疑雨集》却很少提及。吴震生、程琼夫妇合作完成的《才子牡丹
设计知识:观念与流变:东亚目录学视野中的中国工艺史文献
作者:朱彦  来源:新美术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工艺史  设计知识  目录学  文献  考工记  书目  中国传统  中国古代  周礼  著录 
描述:的《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经典图说丛书》4选印的典籍.当然,随着近年设计史论的发展,营造类、制度类的一些文献如《清代匠作则例》、5《中国历代考工典》6等文献辑录也逐渐纳入专业研究的视野.
网络文学研究视野及其理论建构意义:评杨炳忠“网络文学研究系
作者:张利群  来源: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杨炳忠  网络文学研究  研究视野  理论建构 
描述:文学理论家杨炳忠先生的网络文学研究系列论文,构成相对系统完整的网络文学研究理论系统与知识结构,同时也回应了网络文学发展及其学界讨论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该系列论文凸显其网络文学研究的四个突出特点,集中体现其研究成果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