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翻译研究应是基于实践的研究:以旅游文本及翻译的多样性案
-
作者:陈刚 来源:上海翻译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应用翻译研究 基于实践的研究 旅游文本类型 多样性 译者的专业评价能力及翻译能力
-
描述:关键,乃是对文本信息的专业评价能力和专业翻译能力。这实则是对应用翻译研究者和实践者的一个整体要求。
-
翻译心理学研究的新收获:刘绍龙《翻译心理学》评介
-
作者:刘金龙 来源:民族翻译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翻译心理学 翻译理解 翻译研究模式 翻译过程 心理学研究 科学研究方法 翻译学 翻译理论研究 过程研究 心理过程
-
描述::"中外翻译研究过去主要注重结果,大部分文章和著作讨论的都是译文和原文的关系问题,很少有人关注翻译过程问题,就是涉及这个问题,也只是作为一种现象谈谈,而不是当作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来研究。"事实上,翻译
-
试论李渔的观众理论
-
作者:潘丹芬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观众 一度创作 二度创作 三度创作 牡丹亭
-
描述:理、观众的作用等方面。李渔谈观众论的目的是为了总结创作论,所以观众论与创作论紧密结合,在一度创作、二度创作、三度创作阶段都有不同的体现,也正因为如此,李渔观众论在思维方式、理论形态上表现出独特
-
王阳明的本体功夫理论
-
作者:屠承先 来源: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阳明 本体 哲学体系 思孟学派 陆象山 程朱 矛盾 怀疑
-
描述:王阳明的本体功夫理论屠承先一、王阳明本体功夫理论的提出王阳明哲学,特别是本体功夫理论,从理论渊源来说,则是对陆象山哲学的继承和发展。当然,这种继承和发展,王阳明又是从学习程朱学说开始,在发现
-
论王安石造就人才的理论和实践
-
作者:俞启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论王安石造就人才的理论和实践
-
汤显祖的戏曲理论
-
作者:周锡山 来源:华东理工大学学报(文科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曲理论 儒道佛 情至论 神韵说 “情至”论 戏曲创作 《牡丹亭》 文学批评 理论贡献
-
描述:佛三家精华相结合之产
-
论中国古代戏曲的理论批评
-
作者:顾聆森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戏剧 戏曲研究)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中国古代戏曲 《西厢》 《琵琶记》 《牡丹亭》 王世贞 汤显祖 《拜月亭》 戏曲理论批评 文学性
-
描述:论中国古代戏曲的理论批评顾聆森戏曲理论批评与戏曲活动与生俱来。但在它的前期,只不过局限于对词藻的品评或从事考证本事、源流等一些表层活动。随着昆曲实践的发展深入,品曲的理论建树以其瞩目的广泛性与深刻性
-
王安石的人才理论与实践
-
作者:孟天运 来源:东方论坛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理论与实践 人才思想 改革型人才 培养人才 范仲淹 选拔人才 礼乐刑政 造就人才 人才理论
-
描述:书全文净字数8565个,洋洋洒洒,又号称万言书。这年王安石38岁。在《言事书》中,王安石主要阐述了这样几个问题:(一)人才是变法的前提;(二)改革型人才的标准;(三)如何培养人才,从根本上解决人才贫乏的问题。下面让我们展开来看。(一)人才是改革的前提自来仁宗以来,兵日益增,官日益冗,费用开支也日益大,对外与西夏的战争搞得焦头烂额,对内镇压农民起义,疲于奔命。兵日益增而战斗力每况愈下,冗兵冗官冗费造成的财政危机更是非常严峻,积贫积弱的局面积重难返,形成了北宋中期的巨大危机。为此,庆历年间仁宗用范仲淹、富提等人发起“庆历新政”,企图刷新政治,扭转危局。但宋仁宗本人是个耳软心话,有始无终的人物,一旦与西夏讲和,内外危机暂时缓解,他就在保守势力的舆论压力下罢免范、富等人,“庆历新政”也随之烟消云散,积贫积弱局面依然如故。王安...
-
理论也应是美的
-
作者:孤猎 来源:美与时代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理论也应是美的
-
唐宋八大家的应用文理论及其意义
-
作者:周楚汉 来源:应用写作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现代应用文 唐宋八大家 欧阳修 主要表现 中书舍人 理论意义 文体概念 曾巩 王安石 公文
-
描述:事,爵德官能之际,所以播告天下,训齐百工,必有诏号令命之文,达其施为建立之意。皆择当世聪明隽义、工于言语之臣,使之敷扬演畅,被于简册。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