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一位儒学实践者的悲喜剧:苏轼的个性与时代精神的冲突与融合
作者:方志远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时代精神  实践者  悲喜剧  儒家学说  先秦儒学  王安石  程颐  个性  司马光 
描述:他不是大儒或卫道士,他既没有开宗立派,也不板着面孔训人;他也非腐儒、迂儒,在他身上没有酸臭,更没有龌龊。但他却实实在在是一位儒家学说真诚而执着的实践者。
视阈融合下晏殊词的思想价值探究
作者:孙亚奇  来源:学理论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视阈融合  宛敏灏  叶嘉莹 
描述:所体现思想价值的理解逼近真实。
在爱与美的艺术中完美还魂——访新版赣剧《牡丹亭》主演、艺术
作者:郑锦燕  来源:艺术教育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艺术总监  主演  戏剧  江西  赣剧 
描述:在爱与美的艺术中完美还魂——访新版赣剧《牡丹亭》主演、艺术
客观物态美和主观意趣美的结合--读王安石《北陂杏花》
作者:黎昌经  来源:语文月刊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客观物态美和主观意趣美的结合--读王安石《北陂杏花》
客观物态美和主观意趣美的结合——读王安石七绝《北陂杏花》
作者:黎昌经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客观物态美和主观意趣美的结合——读王安石七绝《北陂杏花》
在古典诗美的风景中寻幽探胜:读王英志的《古黄美学传统与诗论》
作者:古耜  来源:社科信息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在古典诗美的风景中寻幽探胜:读王英志的《古黄美学传统与诗论》
社会性应是美的核心——从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应具有社会性来看
作者:王家方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社会性  审美主体  美学史  自然形式  实践活动  社会生活  主观意识  审美感受能力  审美对象  心理过程 
描述:为主观意识、审美感受。这条途径颠倒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唯心主义的。另一种则是从客观世界的自然特征
古诗鉴赏也能创新——评《诗美的永恒——同题古诗佳作比较谈》
作者:陈建法  来源: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诗  鉴赏性  鲁迅  文革  读出  出版社  陕西  作品  文字  王安石 
描述:真让我们读出一种兴奋。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选本是最需要有眼光的。这也就是说选本所以不容易,是要有高尚的
推进旅游产业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研讨会在昆举行,邵琪伟李纪恒
作者:暂无 来源:云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记者 储东华 张议橙)昨日,旅游产业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研讨会在昆明举行,这是2011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的重头戏之一。活动由国家旅游局、云南省政府主办,中国旅游研究院、云南省旅游局和云南世博
李纪恒在丽江调研时强调做好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大文章 努力在
作者:暂无 来源:云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记者 谭晶纯 李秀春)7月21日至26日,省委副书记李纪恒在丽江市调研时强调,要把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做好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努力在桥头堡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