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儒解庄:王安石学派的庄子学阐释
-
作者:李波 来源:晋阳学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以儒解庄 庄子 王安石 儒学化
-
描述:从分析职业中学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入手,在生物学教学中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培养学习兴趣、观察力、“质疑问难”的思维习惯和培养类比推理能力为切入点,以学生自主讨论、自主设计实验、自主上网学习为方法,培养职业中学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采用这些教学方法的意义和效果作了说明和论述。
-
王安石《尚书新义》的诠释特性:以其哲学思想为视角
-
作者:胡金旺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尚书新义》 德性 智性
-
描述:性和有用性的标准而形成的,是他的早期哲学思想在变法时期的延续与发展。
-
王安石一言“不慎”丢状元
-
作者:魏羲之 来源:文史天地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状元 晏殊 皇帝 卷子 考试制度 殿试 赵匡胤 科举 宋仁宗
-
描述:这是一起"走后门"的典型案例。可见走后门之风,在中国历史多长。北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江西临川才子王安石来到汴京参加由皇帝主持的考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殿试,那年王安石刚好21岁
-
妈妈是我最好的老师 ——王益群的故事·七
-
作者:暂无 来源:台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记者洪和胜
“妈妈在世的时候,为了工作和生活,苦着、累着并快乐着。妈妈走了,再也不回来了,这之后,如烟往事化作一幕幕刻骨铭心的记忆,和着泪水时常涌上我的心头。”这是王益群的儿子王杨凯凌说的话。
在王杨凯凌的记忆中,从小时候开始,王益群就和他聚少离多,留给他印象最深的是,王益群来去匆匆的身影。
-
和吴宏聪老师饮夜茶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8月16日,从当当购得《离乱弦歌忆旧游》一书。这是南京大学教授、诗人、翻译家赵瑞蕻先生的一本忆往怀人之作,焦点是西南联大。我对西南联大,特别是它的教授群体和学生生活素来神往,有关读物永远多多益善。这本书寻觅已久终于得手,我兴奋难耐,连夜挑灯快读。赵先生在《重来香港漫记》一文中,提及他1984年8月
-
怀念太老师吴宏聪
-
作者: 来源:中山大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文/陈伟华
几乎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太老师吴宏聪竟然离我们而去了。他的音容笑貌持续浮现于眼前,相逢相见,似乎就在昨天。
2000年,我考入中大师从吴定宇先生读研。照惯例,称呼师爷吴宏聪先生为太
-
格外“讲礼”的吴宏聪老师
-
作者: 来源:中山大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1944年摄
;1944 年在昆明市郊, 时为西南联大助教
;1978 年 12 月 邀 请 北 京 大 学 王 力 教 授 ( 左 二 ) 来 中 大 作 学 术 交 流 , 左 一 为 容 庚 教 授 , 左 三 为 吴 宏 聪 教 授 ,右一为潘允中教授
;80年代与香港中文
-
王安石:不能把人当牲口使
-
作者:仁爱 来源:中学生阅读中考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交通工具 司马光 轿子 宋代 用人
-
描述:轿子古称肩舆,这种用人来抬人的交通工具,到宋代就相当普及了,当宫的通常都坐它。然而,宋代也有少数高官是不肯坐轿子的。宋人邵伯温《邵氏闻见录》载:“司马温公(司马光)为西京留台,每出,前驱不过三节。
-
江河的空间:从王安石与二程的义利观比较看江河文化对生存空间
-
作者:胡芝颖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二程 二程 王安石 王安石 义利之辨 义利之辨 生存空间 生存空间
-
描述:和二程的义利观比较为切入点,梳理比较二者对于义利的看法,分析其观点背后的学术支持,以期发现其观念中关于生存空间的架构。从而一窥显性于传统中的黄河文化和相对隐性的长江文化对于这个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的问题的探讨。
-
欧阳修与王安石嘉祐元年诗歌互赠再议
-
作者:陈冬根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王安石 互赠诗 孟子 韩愈
-
描述:的原因。欧阳修在明了王安石的心意之后,迅速转向了新的接班人的寻找。嘉祐二年科考,苏轼的登台,与此次欧、王诗歌互赠有着某种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