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版《牡丹亭》运作机制的思考
-
作者:谢晓霞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运作 厦门大学 现场观众 爱好者 白先勇 制作人 扩音器
-
描述:生在最后一次谢慕时告诉观众厦门演出是现场观众最多的,每晚都不低于3000人。剧团已经离开鹭岛,想来下一站又会掀起“牡丹”潮、昆剧热。
-
皇家粮仓品厅堂版《牡丹亭》
-
作者:郑晓林 来源:文化交流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厅堂 粮仓 白先勇 海内外 百年纪念 杜丽娘 昆曲 昆剧 浙江
-
描述:浙江昆剧团朋友告诉我,他要跟汪世瑜到北京去搞一个厅堂版的《牡丹亭》。有"中国巾生魁首"之称的汪世瑜,前些年帮白先勇先生搞出过青春版《牡丹亭》,海内外极其轰动,因此我对这个厅堂版的《牡丹亭》也抱有很大
-
从传播学角度看青春版《牡丹亭》
-
作者:王燕飞 来源:当代戏剧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传播学 传播媒介 传统戏曲 策划制作 美籍华人 载体形式 轰动效应
-
描述:其实在青春版《牡丹亭》被策划制作之前,国内外已经先后有几出引人注意的《牡丹亭》的改编演出,其中包括美籍华人陈士争导演的全本《牡丹亭》。但这几出《牡丹亭》并不以传播昆曲为旨
-
皇家粮仓厅堂版昆曲《牡丹亭》
-
作者:暂无 来源:艺术教育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昆曲 粮仓 演出形式 文物遗址 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戏剧结构
-
描述:皇家粮仓厅堂版昆曲《牡丹亭》在600年古仓文物遗址中.复归昆曲表演的肇始状态.呈现昆曲“家班”演出形式。在120分钟和500平米的简洁时空里.构筑起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极致景观,以简约而紧凑的戏剧
-
厅堂版昆曲掀起新古典主义浪潮
-
作者:刘红庆 来源:音乐生活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新古典主义 昆曲 厅堂 非物质文化遗产 演出市场 杜丽娘 浪潮 北京 电视剧
-
描述:;从牡丹夜宴、书法表演、落水散花飞蝶,到80后唱主角、19岁的杜丽娘;从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到政府支持、老外观光、名流捧场……厅堂版《牡丹亭》在广告投入很小的前提下,迅速成了2007年
-
汤显祖家传全集残版的找寻
-
作者:龚重谟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汤显祖家传全集残版的找寻
-
天然与意趣——也谈青春版《牡丹亭》的改编
-
作者:徐燕琳 来源:大舞台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杜丽娘 改编者 白先勇 柳梦梅 天然 千字文 冯梦龙 成就辉煌
-
描述:看到白先勇先生执导的《牡丹亭》以前,我对这个问题是悲观的。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总目录
-
作者:暂无 来源: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希庭 心理学 心理健康 主持人 少数民族大学生 西南 以人为本 和谐 师范生 心理适应
-
描述:~~
-
名分与权利——“娶”字意义的文化演进与言语运用
-
作者:丁素红 来源:职大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娶 宗法制 名分 权利 周礼
-
描述:“娶”字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其意义具有不同的变化。《左传》作者在运用中利用其特定的文化意义为自己的文本叙述构成一个文化评价系统,衡量着人物的行为表现,预示着事件的发展结局。
-
略论《唐六典》的编纂特色
-
作者:徐适端 来源:史学史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六典 周礼 设官分职 自注 会典体
-
描述:互为经纬、动态记载一代典制的崭新记述方法,为后世典制专著创造性地运用自注作出了良好的范式;该书在历史编纂学上有着明显的不可替代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