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16)
期刊文章(64)
学位论文(3)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77)
地方文献 (4)
宗教集要 (2)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4(12)
2012(92)
2011(71)
2010(20)
2009(14)
2008(7)
2007(6)
2002(1)
1989(1)
1985(5)
按来源分组
其它(3)
党的生活(云南)(2)
自然科学史研究(1)
新建筑(1)
中国文联出版社(1)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1)
古典文学知识(1)
当代人(1)
党的生活(云南)(1)
现代苏州(1)
清代西北边陲地理要籍《边纪略》述论
作者:张钰  来源: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梁份  西北  边纪略》 
描述:清代地理学家梁份曾三次游历西北,实地考察了西北边城分布和地域风貌,所著<边纪略>(初名为<西陲今略>)就是其考察结果的真实反映.<边纪略>所记西北边堡、地域人情详实全面,是一部典型的国防地理著作
战国时期国家法律的传播:竹简汉律与《周礼》比较研究
作者:朱红林  来源:法制与社会发展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战国    《周礼》  法律传播 
描述:和发展。睡虎地简《法律答问》就是战国时期国家对法律条文进行官方解释的代表性成果,也是汉律学的重要成就。
试论墓出土遣册量少的原因
作者:杨志飞  来源: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遣册  周礼 
描述:目前发掘的楚墓、汉墓中出土了大量的遣册.而墓中却很少发现.究其原因,遣册是周代丧葬制度的内容,未从根本上接受周的礼乐文明,未严格遵循周礼关于丧葬的繁琐规定,故墓很少有遣册出土.
从国有养马业看制源於《周礼》
作者:陈宁  来源:邢台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养马业 
描述:識應該有更全面的認識。
战国时期有关婚姻关系法律的研究:竹简汉律与《周礼》比较研
作者:朱红林  来源: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婚姻管理  促婚政策 
描述:牍资料证明,《媒氏》所载基本上属于战国时期的婚姻法规。
对《医古文·医缓和》若干注释之商榷
作者:徐清秀  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医古文  高等中医院校  针灸专业  《医古文》  《骨伤针灸医古文》  通借字  职称考试  高等医药院校  《周礼》  高等中医药院校 
描述:材和教学参
省委召开全省领导干部会议宣布中央决定 光荣担任中共云南省
作者:本刊记者  来源:云南党的生活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云南省  领导干部  省委书记  党中央  人民满意  西部大开发  中共  讲话  会议  领导班子 
描述:8月25日下午,省委召开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王丰受中央委派宣布了中央关于云南省委主要领导同志职务调整的决定:光荣任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不再担任中共云南省委书记、常委、委员
战国时期官营畜牧业立法研究:竹简汉律与《周礼》比较研究(
作者:朱红林  来源:古代文明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畜牧业立法  秦汉简牍  《周礼》 
描述:通过秦汉简牍和<周礼>中相关记载的比较研究表明,战国时期官营畜牧业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从中央到地方存在着4级管理体制,牧场的设置维护,官吏及饲养人员的选拔,饲料的征收、储备与发放,兽医机构的健全,经营业绩的考核等各个环节都有法可依,在中国畜牧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关于深度开发周旅游文化资源的思考
作者:康江峰  来源:西部论坛(陕西)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  周礼  周易  阵乐曲 
描述:宝鸡是周族生活繁衍的土地,是周朝发祥建立和巩固的国度,是周文化发轫的故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系所在。周文化与宝鸡根枝一体、密不可分,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最能体现宝鸡的地域文化特色。宝鸡
光荣主持召开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强调 奋力
作者:本刊记者  来源:云南党的生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全面深化改革  领导小组  准确把握  推动改革  开局  会议  任务艰巨  第二次  讲话精神  工作要点 
描述:起跑影响全程,开局决定全局。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任务艰巨而繁重,要认真贯彻中央要求,扎实推进改革工作,确保我省全面深化改革起好步、开好局。3月21日,省委召开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