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红楼梦反看牡丹亭
-
作者:张博思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红楼梦》 牡丹亭 牡丹亭 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葬花吟》 《葬花吟》 思想价值 思想价值 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 艺术形象 艺术形象 悲剧命运 悲剧命运
-
描述:诗人的才华不屈于自身的悲剧命运,把自己与生俱来的伤感气质与病弱之躯结合在一起,凭借诗歌的渲染而深人人心,成为伤感主义与悲剧精神的化身并获得永恒的艺术魅力。在她的《葬花吟》里清楚地表明着自己的心迹不愿踏足人混流:“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
-
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论《牡丹亭》的至情表现
-
作者:章颖 来源: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至情 至情 梦中情 梦中情 人鬼情 人鬼情 人间情 人间情
-
描述:情感。而只有认识了自我主体和生存的环境,且能为了理想而不畏生死的考验,方能营造出"有情"世界。
-
《牡丹亭》的悲情艺术分析:从冷色调词语及意象的重复谈起
-
作者:雷晓春 来源: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悲情 悲情 词语 词语 意象 意象 重复 重复
-
描述:抒情悲剧。
-
汤显祖《牡丹亭》的人物形象描写
-
作者:王小琴 来源:芒种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杜丽娘 杜丽娘 柳梦梅 柳梦梅 个性解放 个性解放 封建礼教 封建礼教 戏曲创作 戏曲创作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临川 临川 至情 至情
-
描述:》,合称"川四梦"或"玉
-
像昆曲一样去爱 ―――从《牡丹亭》看昆曲爱情欧阳宜准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南大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看十九个小时,看一曲《牡丹亭》。”而所谓的“忙乱”,在“乱”不在“忙”。这个社会赋予了我们太多的浮躁,
-
从《诗·关雎》到《牡丹亭·惊梦》:“寤寐求女”母题在互文网
-
作者:艾荫范 来源: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互文性 互文性 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 文学母题 文学母题 寤寐求女 寤寐求女 牡丹亭 牡丹亭
-
描述:·惊梦》中完满现身。
-
《审音鉴古录》和《缀白裘》中《牡丹亭》演出形态的差异
-
作者:刘庆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审音鉴古录 审音鉴古录 缀白裘 缀白裘 舞台流变 舞台流变
-
描述:演出流动变化的复杂性以及戏班和演员从剧场效果出发经营剧目所作的努力。
-
常读常新牡丹亭:读《牡丹亭·游园》随感
-
作者:高青 来源:吉林教育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杜丽娘 牡丹亭 牡丹亭 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红楼梦 红楼梦 爱情 爱情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 游园 游园 古典戏曲 古典戏曲 死而复生 死而复生 园林 园林
-
描述:美、情爱之美和理想之美",最终被它感动,是因为那个青春和美艳的化身,至情与纯情的偶像——杜丽娘。其实,这样的书是可以作为案头书的,常读常新,何乐不为?
-
单雯表演《牡丹亭》赏鉴
-
作者:朱列娜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杜丽娘 牡丹亭 牡丹亭 昆曲 昆曲 独角戏 独角戏 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 表演效果 表演效果 兰苑 兰苑 戏剧性 戏剧性 传统方式 传统方式 期待 期待
-
描述:某种角度来说,很难用评论戏剧的传统方式去评判。昆曲之美不是直观刺激并富有戏剧性的,虽然
-
俏丽湘小生聪本《牡丹亭》
-
作者:赵天为 阮南燕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杜丽娘 杜丽娘 柳梦梅 柳梦梅 汤显祖 汤显祖 小生 小生 粤剧 粤剧 爱情 爱情 情节结构 情节结构 改编本 改编本 改编者 改编者
-
描述:俏丽湘小生聪本《牡丹亭》(以下简称聪本),是汤显祖《牡丹亭》的粤剧改编本。包括四卷:"俏丽湘小生聪首本"、"丽娘写真"、"骂罗访美"、"赐寿谐婚"。卷末题"状元坊内太平新街以文堂原版"。此本见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