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论《牡丹亭》非爱情剧
作者:沈琴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非爱情剧  非爱情剧     
描述:本文通过将《牡丹亭》与其他传统爱情剧所做的对比来说明《牡丹亭》与其他爱情剧的差别。从男女主角见面篇幅、与性的关系和所表达的情感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传统意义上的爱情剧《牡丹亭》其实并非是爱情剧。
陆象山之“宇宙便是吾心”
作者:张增勇 贺松兰  来源: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陆象山          宇宙  宇宙 
描述:宋明理学阶段是我国哲学史上的重要阶段,陆象山是这个阶段学术上的重要代表,他的新儒学——心学是在对前人哲学及同辈哲学扬弃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通过“心即”的论证达到“宇宙便是吾心”的阐述,以实现他维护
汤显祖“至情观”辨析
作者:唐卫萍  来源: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至情  至情     
描述:汤显祖的"至情观"在其戏剧作品尤其是《牡丹亭》中展露无遗,然而""在汤显祖这里至少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的承认和赞美,二是""对""的引导和收束。前者是论""的起点,后者则是"
陆象山心学概论
作者:王星  来源:学理论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心即  性即 
描述:象山心学源于孟子,其将安置于心中,赋予了心与绝对的普遍性和超越性,使宇宙万物及其存在之理,就植根于此心之中,让此心成为一种先验的道德本体,建立起其独特的心学体系。
汤显祖诗研究:思想历程的建构与「家」的探讨
作者:陈孟妘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诗     
描述:發展歷程。這一個思想歷程,同時也是湯顯祖一生實踐並整合個人生命與家族使命的過程。透過這一個思想歷程可以發現,湯顯祖個人所欲展示的也是現代研究主要建構出的,那一個獨立而獨特且洋溢著個人精神的自我形象,其實走過長期的人格矛盾與思想衝突的過程;且這一個個人形象最終是重新紮根在家庭中本然的親親之情上。
试论汤显祖的"二梦"
作者:姚晓菲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二梦   
描述:深谙仕途况味的汤显祖在"为作使"的意图下,创作了"二梦",因而""是这两部戏的表达宗旨."二梦"既展现了善,又描写了恶,并有意识的揭示了善为恶所吞噬的过程,从而对官场社会予以强烈的批判
说不尽的平生意:解读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
作者:陶运清  来源:时代文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笺  相思     
描述:别情相思,是人之普泛化的情感,古今一也.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短短9046字,字字句句,诉尽相思相爱相慕相知之意,中望景,景中含情,既深意长,又节制有序.本文着重以情感来解读,在情感的沟通中
狂禅之于汤显祖的“有情世界”
作者:王树海 柳旭  来源:学术交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狂禅   
描述:的一种借助,抑或是精神困扰的一种排遣。在有明一代文学的田园中,汤显祖是一方生机勃发的芳草地,几度得到佛禅的浸溉滋润。
晏殊的梦词
作者:刘相微  来源:北方文学(下旬)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描述:晏殊是北宋前期词坛领袖,是宋词发展的开路人之一。在晏殊现存词集《珠玉词》中,晏殊抒发了作为士大夫特有的情感以及对于岁月流逝的无限思考。而这种“”与“思”在晏殊的梦词中表现的尤为强烈。
明清士子眼中的《牡丹亭》
作者:冯俊杰  来源: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士子  士子  《牡丹亭》  《牡丹亭》  独创  独创     
描述:明清士子眼中的《牡丹亭》是部流美千秋之作。诸家所论,已遍涉《牡丹亭》的取材、命意、思想、意趣、的体悟,以及情节、人物、结构、曲词、音律等方面,对后人的剧本创作、改编、观剧、演剧等都有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