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099)
报纸(621)
学位论文(165)
图书(142)
会议论文(3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039)
地方文献 (20)
文化溯源 (2)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2(483)
2011(490)
2010(479)
2009(429)
2003(234)
1996(219)
1986(162)
1979(36)
1955(9)
按来源分组
文史哲(23)
文教资料(15)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6)
青春岁月(5)
中华书局(2)
中华活页文选:小学版(1)
小学生天地(中年级版)(1)
新语文学习(高中)(1)
今日中国出版社(1)
中国医疗保险(1)
宋代文化的繁荣及其原因
作者:鲁尧贤  来源: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文化  欧阳修  《四库全书总目》  儒学  司马光  文化专制主义  中国古代史学  王安石  北宋  封建社会 
描述:宋代文化的繁荣及其原因鲁尧贤在历史研究中,人们往往把隋唐文化视为高峰,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觉。早在本世纪四十年代初期,陈寅恪先生指出:“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①。陈氏是治隋唐史的大师,他说文化高峰出现在“赵宋之世”,显然是排除了他至...
散文,别加偏旁
作者:高洪波  来源:青年文学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散文研究  说真话  王安石  偏旁部首  虚构文学  苏东坡  实事求是  中国字  唯物主义者  轻灵 
描述:、撒赖……远无散文的高雅。散文中究竟有无上述“撒文”现象?我看颇值得散文研究专家们下一番工夫。先说撒谎。撒谎就是瞒骗、虚构,不说真话。从本质上说,散文应该是非虚构文学,凭一种真诚、真挚和真切来影响人、感动人。像巴金老人的《真话集》,如孙犁老人的一些文章,凭一种坦荡一股真气,让你心服口服,无比钦敬。在散文中说真话,虽是一个起码的要求,但同时又是一个高标准,没有唯物主义者实事求是的态度,想真,还真不起来。君不见“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的古训是如何制约着国人?!
古代清官拒贿轶事录
作者:身声  来源:人民论坛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赵执信  林则徐  汉灵帝  转过身  《梦溪笔谈》  清代文人  喘咳症  文房四宝  势利眼 
描述:过身去从
好口才看应答机智
作者:郭书龙  来源:现代交际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应答机  无效回答  毛泽东  古诗十九首  毛家饭店  潜艇基地  王安石  日常交际  巴黎大学  论文答辩 
描述:好口才看应答机智
郑子瑜的《唐宋八大家古文修辞偶疏举要》
作者:龚言  来源: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宋八大家  郑子瑜  修辞  《论语》  柳宗元  欧阳修  语文课本  王安石  古文《尚书》  韩愈 
描述:郑子瑜的《唐宋八大家古文修辞偶疏举要》龚言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郑子瑜教授,近复撰著《唐宋八大家古文修辞偶疏举要》一书,系自清人沈德潜所编纂的《唐宋八大家古文》中选出151篇,逐篇指出其修辞偶疏之处。郑氏在该书序文里说:“沈氏所纂八大家文,计精选...
宋代诗人及诗歌特点略说
作者:朱明伦  来源: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诗人  诗歌特点  中国古典诗歌  江西诗派  黄庭坚  唐诗  现实主义  王安石  诗歌创作  欧阳修 
描述:宋代诗人及诗歌特点略说
论秦少游前后期的诗风
作者:马良信 欧阳造  来源: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秦少游  前后期  诗歌创作  严重高古  艺术特色  诗风  王安石  创作个性  《冷斋夜话》  女郎诗 
描述:论秦少游前后期的诗风
宋代官吏的俸禄
作者:何忠礼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史》  墓志铭  士大夫  王安石  《曾巩集》  《文献通考》  俸禄  范仲淹  州县官  宋代官员 
描述:是一般士大夫的俸禄也随官品之大小,差遣之有无而大相径庭,即使《禄令》所载的待遇,与实际收入仍有一定差距。根据笔者研究,宋代广大下级官员的傣禄并不高,有的则远远不足以养廉。这种现象往往在少数宰执、大臣高俸禄的掩盖下,被人们所忽视。为此,本文拟就两宋官吏俸禄的实际状况作些分析,并由此考察俸禄不足对官吏生活和吏治所产生的影响。
试论宋、夏战争中双方战略地位的转化
作者:王天顺  来源:宁夏社会科学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战略地位  范仲淹  宋夏战争  北宋王朝  河西走廊  积极防御战略  弓箭手  继迁  王安石  陕西 
描述:试论宋、夏战争中双方战略地位的转化王天顺西夏王朝是久战之国,它和周边各民族国家、政权和部落部发生过战争,其中,与北宋的战争竟长达140余年。两个不同民族政权之间这样旷日持久的军事对抗,在中国历史上是不多见的。已往史家多盛称西夏军力之强。比如清人徐部的...
《古代“死”的别名》补遗
作者:吕友仁 冯好杰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红楼梦》  《左传》  陶渊明  礼记·檀弓  《文选》  王安石  《儒林外史》  《仪礼·丧服》  战国策 
描述:《古代“死”的别名》补遗吕友仁,冯好杰王力先生《汉语史稿》在谈及委婉语(cuphemism)时说:“‘死’的别名为最多。”我们相信这话不错。但究竟有多少,恐怕一时还难以作出准确回答。清人梁章钜首先注意到这个问题,他在《浪迹丛炎》卷九《人死别称》条列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