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王安石教育改革思想评述
作者:杨鑫辉 郭斯萍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教育改革  科举  “三舍法”  专科学校  修撰经义 
描述:本文以评传的形式,论述了王安石在其推行新政需要人才指导下的教育改革思想,主要包括:改革科举考试制度,学校实行“三舍法”,创设专科学校,统一大学教学用书,重视感化教育方法。
晚明的荐贤、徵聘与士人的出处考虑:以邓元锡为例
作者:刘勇  来源: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邓元锡  许孚远  科举  荐举  出处  晚明 
描述:的选拔和任用分离开来,把荐举贤能之士和个人出仕仅仅定位在荣誉性、象徵性的层面。
科举考试内容与评判标准的首次匡定--对王安石科举改革的几点
作者:马先彦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评判标准  王安石科举改革  科举考试  考试内容  经义  诗赋取士  儒家经典  范仲淹  进士科  改革科举 
描述:从诗赋取士最终在唐代形成定局的历史考察中得到明证.唐代科举考试的方法、体例主要有帖经、墨义、策问、诗赋四种.帖经与现在的填空题类似,重在考察考生的记诵能力.如果帖题一般,考生均能回答,考官就难以评出优劣.于是考官就挖空心思提高帖题的难度,形成了帖经考试中出偏题、怪题的倾向,造成社会上普遍学风不良——士人只默记帖括只言片语,而对本经大义荒疏,甚至茫然无知,因而受到有识之士的普遍反对.
李绂心学思想探析
作者:伍贤达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绂  李绂  心学  心学  理学  理学  清代  清代 
描述:。他作为清朝的封疆大吏、历仕康雍乾三朝的元老,不但具有“光明俊伟”的人格,而且他以其辛勤不辍的耕耘与卓而不凡的学术成就,在清代王学的修正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李绂为学发生过三次
杨炳《习武序》的发现与价值
作者:赵伟  来源:教育前沿(理论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清代  清代  武术  武术  梅花拳  梅花拳  价值  价值 
描述:许多地方失去该书原貌。道光23年(公元1843年)杨炳《习武序》重抄本的发现对研究清代武术活动和中国武术史具有重要的理论作用和学术价值。
试论李绂方志学思想
作者:史五一  来源:广西地方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绂  李绂  清代  清代  方志学  方志学  修志之才  修志之才 
描述:李绂既是修志的实干家,又是方志学理论家,其思想有其独到精辟之处。他提出了“方志乃是史类”、“以诸史为宗”、“籍征考”与“资援据”、“修志之才与修志之志”等观点,对我国传统方志学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试论李绂的方志学思想
作者:史五一  来源:新疆地方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绂  李绂  清代  清代  方志学  方志学  修志之才  修志之才 
描述:一席之地。
绘图四大古典爱情悲喜剧 牡丹亭
作者:  汤显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传奇剧  戏曲  剧本  中国  清代 
描述:绘图四大古典爱情悲喜剧 牡丹亭
明清思想启蒙的两难抉择-以汤显祖为研究个案
作者:邹元江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思想启蒙  汤显祖  明代  清代  个案研究 
描述:践履时,文章名世也难以理成前绪,值得庆幸的是,正是在他一生最苦闷的时期,他领悟到“人生精神不欺,为生息之本”,终于心精力之一,在他并不以“不朽”业自诩的戏曲“小技”上,成就了让后人惊汉不已的传世伟业。可惜,这真正辉煌的诗意人生对汤公来说却太短暂了,他终不能“绝去杂情”,终还是被“疵累”所囿,终凝铸成让后人扼腕吧息的悲剧, 汤显祖的悲剧说明,启蒙时代知识分子的蜕变是极其艰难的,启蒙思想的意识也是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的,我们不能超越历史而拔高启蒙时代的人物。
黄鹤楼上赏佳联
作者:潘东曙  来源: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上半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鹤楼  武汉市  湖北省  张之洞  清代 
描述:相传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年间,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蛇山的黄鹄矶头。古代『鹄』、『鹤』两字意思一样。黄鹄矶也就是黄鹤矶。《元和志》记载:『因矶为楼,名黄鹤楼。』后屡毁屡建,历尽沧桑。登上黄鹤楼主楼前厅时,清代名臣张之洞所撰的一副名联首先映入眼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