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21)
报纸(41)
学位论文(13)
会议论文(3)
图书(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40)
地方文献 (37)
红色文化 (3)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4(27)
2013(18)
2012(10)
2011(18)
2009(12)
2008(11)
2004(7)
2002(1)
2001(7)
1996(5)
按来源分组
东楚晚报(4)
外语与外语教学(3)
楚天时报(1)
中医药文化(1)
科学养生(1)
宋代文化研究(1)
书法赏评(1)
宜春日报(1)
文史月刊(1)
黄山学院学报(1)
贤缓补治“虚劳”
作者:姜厚德  来源:家庭中医药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虚劳  牡丹皮  万历年间  熟地黄  天门冬  咳嗽  万病回春  生地黄  麦门冬 
描述:更时分作二三十口服之,至卯时(晨5~7点钟)服河车地黄丸一服。具体方剂:怀生地(先以酒洗令净,再入酒拌匀,粗碗盛,坐放砂锅内,重汤蒸半日取出加酒,再蒸至极黑为度,再入生姜汁拌匀,慢火焙干)8两,山茱萸(酒蒸,去核取肉)4两,怀山药4两,白茯苓(去皮、筋膜,乳汁浸晒3次)3两,牡丹皮(去骨)3两,泽泻
贤便秘诊治思想浅析
作者:陈明霞 冷伟  来源: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万病回春》  《寿世保元》  便秘 
描述:通过对明代医家龚贤主要著作《万病回春》、《寿世保元》中有关便秘证治原文的研读,从详论燥结致秘,独重润燥通便;重视简便疗法,广收单方验方;强调便秘外治,多有发明改进3方面探讨龚氏便秘诊治思想
贤治疗喘证阐微
作者:陈耀辉  来源: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喘证  热喘  冷喘  水喘   
描述:症状典型,呼吸困难是其必见之证.全球约有1.6亿本病患者,各国患病率1%~13%不等.我国的患病率约为1%~4%[1].一般认为儿童的患病率高于青壮年,老年人群的患病率有增高的趋势.喘证主要见于西医
明代名医龚贤的养生诗
作者:暂无 来源:国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保健养生    明代    科学规律 
描述:明代名医龚贤活到92岁,他写的《摄养诗》,是根据多年从医治病,保健养生的实践,归纳出的一套有关“吃喝玩乐”的科学规律。诗的全文如下
互文性与榕培《牡丹亭》的典故英译
作者:李学欣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互文性与榕培《牡丹亭》的典故英译
《牡丹亭》伯奇译本与译本中隐喻的对比研究
作者:高韵兰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隐喻  翻译  翻译策略  《牡丹事》 
描述:其隐喻翻译更是难以找到定量翻译研究的先例。 本文基于纽马克对隐喻翻译的分类方法对《牡丹亭》中伯奇译本和译本的隐喻翻译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建立平行语料库,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对比了
榕培英译《邯郸记》的文化传输:以目的论为视角
作者:杨丽丽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翻译研究  翻译研究  文化  文化  目的论  目的论  纪实翻译  纪实翻译  工具翻译  工具翻译 
描述:)等。他们把翻译看作是交流行为,认为翻译研究的中心是文化转化而并非语言转换。译文的目的是翻译的最高准则,一切翻译行为都应该围绕该目的进行。 榕培教授的翻译目的是把中国古典文化的真正面貌和精髓
翻译美学视角下《牡丹亭》榕培英译本研究
作者:冀丽娟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翻译美学  意境  美的再现 
描述:术方面达到了创作的最高水准。如何通过翻译使目的语读者感受中国古典戏曲文学的魅力,体会美的感受,一直是译者面临的挑战和不断追求的目标。 本文以中国当代翻译美学为理论依据,对榕培教授的《牡丹亭》英译本
梦回《牡丹亭》 ——对话昆曲大师世瑜 2011
作者:李琛  来源:杭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文/王明青 我因自己爱唱昆曲的缘故,因此对于此番将要探访的嘉宾——昆曲大师世瑜先生心怀期待。为了采访老师,我携《文化风情》栏目组专程从杭州移师到苏州,来到了苏州昆曲传习所这个古朴典雅的江南小
阔别舞台20年70岁世瑜再演《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青年时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阔别舞台20年70岁世瑜再演《牡丹亭》 连陈志朋都专程赶来捧场 □时报记者 张 玫 摄影记者 姜胜利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你看《牡丹亭》的词多美啊,唱一辈子也不厌。”世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