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120)
报纸(612)
图书(105)
学位论文(100)
会议论文(4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784)
地方文献 (172)
文化溯源 (13)
宗教集要 (5)
红色文化 (3)
地方风物 (2)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3(182)
2008(193)
2004(112)
2001(81)
1998(92)
1996(82)
1993(51)
1984(51)
1966(2)
1940(1)
按来源分组
戏剧文学(39)
古典文学知识(18)
学术月刊(16)
学语文(5)
文史哲(4)
云南图书馆(1)
当代学生(1)
上海远东出版社(1)
天津中医药(1)
新东方(1)
遥望汤显祖
作者:王扉  来源:读者欣赏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编做的是减法,将汤氏的原本55折压缩到27折,只删不改。 白先生对《惊梦》一折中女主角杜丽娘偷游后花园那一段伤春叹春的经典唱词赞不绝口:“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文学经典创作接受研究困境及其对策:以《牡丹亭》为主的阐释
作者:张岚岚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经典  创作接受  困境  对策 
描述:路径切入来进行深入分析,才能充分发掘和展现经典创作接受的多方面研究价值.
口述实录文学《心安是归处——我和刘绍棠》出版
作者:暂无 来源:天台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由杨广芹口述、我县作家沱沱(王慧勤)记录的《心安是归处——我与刘绍棠》一书,新近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发行。在这本书里,杨广芹讲述了她与刘绍棠之间一段沉寂了三十年鲜为人知的情感往事。 杨广芹和刘绍棠同生于运河之畔的儒林村。神童作家刘绍棠被划为右派,在文革期间大难回乡劳动改造,身心遭受打击,沉浸于压
明末清初祥符周氏家族文学活动研究
作者:孙萍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氏家族  文学活动  周亮工  周在浚 
描述:周氏家族的文学活动,包括著书、刻书活动、雅集活动、交游活动、鉴赏活动、收藏活动;第三章“周氏家族文学活动评述”论述了周氏家族文学活动的行为动机及其独特的文学品味,最后论述周氏家族的文坛贡献并对周亮工
从宋代台阁体的繁衍看文学体派的形成机制
作者:祝尚书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台阁体  西昆派  杨亿  晏殊  王安石  苏轼  黄庭坚 
描述:又不断地变异创新,从而保持了文学继承的多样性和持续性,是宋代文学体派林立的形成机制,也是推动文学发展和繁荣的强大动力,总体来说是积极的,应当给予肯定。
曾燠与乾隆五十八年扬州文学述略
作者:高政锐 韩波 刘玲  来源:大庆社会科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燠  扬州文学  乾隆五十八年 
描述:乾隆五十八年是扬州文学的转折点。两淮盐运使曾燠的到来,为扬州文学的复兴提供了契机。九峰园秋禊的举行,《邗上题襟集》的刊刻,以及题襟馆的建立,是扬州文学兴起的标志。
清代李宗瀚文学、书法及其收藏(下)
作者:黄阳兴  来源:中华书画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翁方纲  嘉道年间  李氏  碑帖  书法家  文人士大夫  法式善  收藏家  虞世南  拓本 
描述:当时文艺界大多数的名流,如翁方纲、法式善、曾燠、秦瀛、英和、斌良、陈用光、欧阳辂、潘世恩、郭尚先、朱桓、吴嵩梁、顾莼、叶绍本、朱方增、阮元、陶澍、张维屏、朱鹤年、顾皋、彭邦畴、邓显鹤等乾嘉至嘉道年间著名的文人雅士,且多与其有诗歌唱酬或书画交流。李宗瀚与文人
蔡正仁依弘将“再现”昆曲《牡丹亭》(附照片)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文汇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在上海昆剧团,依弘(右)与蔡正仁一起“打磨”新戏,修饰唱腔,调整身段。 本报记者 叶辰亮摄 本报讯 (记者吴越)一声“姐姐”,昆曲艺术大师蔡正仁向着比自己小了30岁的青年京剧名角依弘低
依弘邀蔡正仁保《牡丹亭》“昆味”
作者:  朱良城  来源:天天新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去年,依弘《2012版牡丹亭》的上演,因提高了调门引发广泛争议,被指“昆味不正”。时隔一年,在听取各方建议后,依弘将再度跨行挑战《牡丹亭》。而这一次,为力保“昆味周正”直接邀请著名昆剧
依弘排练场斗胆搭档蔡正仁
作者:庄从周  来源:劳动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2012年,依弘的《2012版牡丹亭》受到了昆曲名家蔡正仁的严厉批评。蔡正仁当时称其调门提高,昆味不正。这一批评也在当时引发了轩然大波。一年之后,依弘再度跨行挑战《牡丹亭》,而这次,她的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