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浅析唐传奇梦幻手法在汤显祖“四”中的运用
作者:吕宏  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四  唐传奇  纽带  骨架  楔子 
描述:作为人表达愿望和情感的方式和手段之一,自古以来,被作家们以各种方式借用,以表达自己的意愿。“临川四”也是如此,同样表达了汤显祖的艺术追求。他在借鉴唐传奇的梦幻手法时,能继承并创新
刘伟平:守法应是政府“第一形象
作者:暂无 来源:党政干部参考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法治政府  守法  刘伟  形象  领导干部  法治思维  行政领导  解决问题 
描述:而然地想到如何运用法治的思维去分析、运用法治的办法去解决。即便有些问题法规制度无具体规定,也能够按法治的精神和原则来处理。
《西厢记》《牡丹亭》才子佳人形象探异及其文化阐释
作者:刘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西厢记》  《西厢记》  《牡丹亭》  《牡丹亭》  才子佳人  才子佳人  形象  形象  差异  差异  文化阐释  文化阐释 
描述:形象和佳人形象的显著不同:张生与兼具长相英俊、才华横溢、深情专一的才子特点,二人对待功名的态度却显著不同;崔莺莺和杜丽娘兼具正值青春、品貌端妍的佳人特点,却在反抗性格以及对待科举的态度方面存在很大
论杜宝形象的复杂性和杜丽娘的悲剧命运
作者:陆力  来源: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封建礼教  悲剧命运  牡丹亭  汤显祖  形象  社会意义  封建制度  两重性格  思想性 
描述:的思想代表了“最腐朽最反动的封建势力”,“《杜丹亭》的
读陆游记诗-兼论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作者:吴长庚  来源:上饶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游  无意识  曹雪芹  梦境  生活经验  汤显祖  文学创作  形象  象征 
描述:为全书的总纲。鲁迅先生也是写
一“花”看世界,一“”说古今:浅谈《牡丹亭》肯綮意象“牡
作者:冯春莉 陈洋  来源:才智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意象  意象  牡丹  牡丹      情节发展  情节发展  传统写意法  传统写意法 
描述:《牡丹亭》作为中国古代名剧的代表,从古至今都不乏对它的评论。而笔者则选择从《牡丹亭》的意象出发,从中国传统戏剧写意法的角度,以牡丹和为例,试图探讨汤显祖创作的构思之巧,意蕴之深,这一虚一实的意象
张欣推出新作《不在边在边》
作者:暂无 来源:文学教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欣  《牡丹亭》  文艺出版社  长篇  词选 
描述:张欣精心打磨三年的长篇新作《不在边在边》近日由江苏文艺出版社作为年度重点书推出,受到多方关注。《不在边在边》书名取自《牡丹亭》曲词选段,内容却与《牡丹亭》毫无关联。
恰如春在边——谈《拾画·叫画》的表演
作者:汪世瑜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昆剧  观众  昆曲  剧目  台步  演员  舞台形象  表演特点 
描述:表上多下功夫,用艺术的魅力去征服观众,吸引观众。学演这出戏必须掌握“雅静甜”三个字。就是说要在淡雅的风格中透露出炽热的痴情,在恬静的情调中流露出诗情画意,在甜美的韵味中让人回味陶醉。为了达到这样的意境,他对我的要求确实够严厉的,无论是一个简单的造型,
戏曲创作中的与文艺深度心理
作者:林荣芹  来源:中文自修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创作  梦境描写  中国戏曲  戏曲家  作家  形象  世界文学  心理世界  汤显祖  精心设计 
描述:人们能够理解它们,而另一方面,戏曲作家创造出的的意境与氛围,又在阻止人们接近它们。摆在我们面
春心满园关不住:《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再探
作者:曾秀芳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形象  相思之情  感情关系  马克思  恩格斯  男女 
描述:而又常新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