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令福建高院(据福建第一监狱呈请叙给候补看守长郑启华李绂憘津
-
作者:暂无 来源:司法行政公报 年份:193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令福建高院(据福建第一监狱呈请叙给候补看守长郑启华李绂憘津
-
汤显祖《五传》创作思想浅探
-
作者:张清华 来源:学术研究辑刊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张居正 王学左派 创作思想 浅探 程朱理学 《牡丹亭》 申时行 严嵩 临川
-
描述:浪漫主义精神,铸成了我国戏剧史上的新高峰。他的戏曲理论与创作实践,正与沈璟对阵。其影响之大,成就之高,正像日本青木正儿说的:“显祖之诞生,先与英国莎士比亚十四年,后莎氏之逝世一年而卒,东西曲坛伟人,同出其时,亦一奇也。”当时曲家认为沈、汤各有所长,朴壁竞辉。如果从剧作内容与形式较之,沈璟根本无法和汤显祖匹敌。从内容上看“义仍填词,绝妙一时,语虽斩新,源实出于关(汉卿)、马(致远)、郑(德辉)、白(仁甫)。”从艺术特色上看“临川尚趣,直是横行,组织之工,几与天孙争巧。”这些见地确实是从实际出发,说到了显祖剧作的真切处。
-
种蒺藜者得刺
-
作者:黄鸿生 来源:老年人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吕惠卿 蒺藜 阎罗王 丁谓 内阁大臣 严嵩 有先见之明 门生故吏 《明史》
-
描述:古人杂记讲了一则故事:某位公卿入阎罗殿,向阎罗王诉讼门生故吏忘恩负义。说自己在朝中当权时,门生故吏奔走门下,献媚者甚多,而一旦引退,这些人竟路上相遇而不相认。公卿列举了几十人的名单,求阎罗王一一予以惩治。阎罗王听罢并不以为然,对公卿道:
-
曲坛伟人 渊源有自——汤显祖三题
-
作者:祝诚 来源: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伟人 三题 渊源 严嵩 嘉靖 《牡丹亭》 南戏 税监 北曲杂剧
-
描述:都乐于同时论及这两位颇多相类而各擅其长的“曲坛伟人”。然而,通过比较研究,却难以评其高下优劣。
-
种蒺藜者必得刺
-
作者:黄鸿生 来源:党政干部论坛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吕惠卿 阎罗王 蒺藜 门生故吏 《明史》 丁谓 严嵩 领导岗位 喻世明言
-
描述:忘恩负义,终当遭到神抵的惩戒.但神抵惩戒犹可,公责之则无理.种桃李者得其实,种蒺藜者得其刺.公在位时,所赏识擢拔的,都是这些势利小人,阿庾之徒,而正直敢言,不趋势附利的人,却被你所摒弃;等你失势之后,这些趋于势利之人自然就离你而去了.你要用道义来责备这些人,不是凿冰以求火吗?”这位公卿听罢,满脸尴尬,悻悻而退.
-
励志苦学善自得师
-
作者:张大文 来源:美文(下半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知耻 三部曲 墨子 轨迹 王安石 严嵩 河套 艺人 成长 相国
-
描述:俗话说,知耻近乎勇。而"勇,志之所以敢也"(《墨子·经上》)。在这里,知耻,勇进,敢为这三部曲,已经成为艺人马伶发奋图强、扬眉吐气的成长轨迹。
-
明代的翻案剧及其审美风尚述论
-
作者:王良成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翻案剧 审美风尚 《焚香记》 《紫钗记》
-
描述:继《西厢记》、《琵琶记》之后,明代也产生了《焚香记》与《紫钗记》等著名翻案剧。与《西厢记》、《琵琶记》言情、教化等主旨不同,明代翻案剧的发生、发展则与参与者对戏剧这种文体的审美期待息息相关
-
明代的翻案剧及其创作动因初探
-
作者:王良成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翻案剧 创作动因 《焚香记》 《紫钗记》
-
描述:明代翻案剧的产生,既有历史的承传性,也与当时的时代思潮有关。此外,为了迎合观众,在作品题材上的求新求异、为当时的言情大潮推波助澜等,都是剧作家不容忽视的创作动因之一。
-
王安石《明妃曲》并非“意在翻案”
-
作者:马晓东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王安石《明妃曲》并非“意在翻案”
-
浅论王安石翻案诗的政治思想及理性精神
-
作者:范洁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咏史诗 咏史诗 翻案诗 翻案诗 政治思想 政治思想 理性精神 理性精神
-
描述:作为文学家的王安石,在其诗中大胆体现了创新、疑古的反叛精神。这种思想集中体现在王安石的咏史诗,尤其在其翻案诗中。本文似从王安石的部分翻案诗说起,论析王安石诗歌中体现的政治思想及理性精神,这也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