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浅谈比喻在新闻作品中的运用
作者:陆学进  来源:新闻与写作杂志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闻作品  文学作品  比喻  化繁为简  汽艇  大包干  陆九渊  运用  理趣  心情 
描述:新闻与文学作品虽有本质不同,但新闻中运用比喻若精当,贴切,能化繁为简,使抽象玄虚变得生动具体、深奧难晓变得浅显易懂。如陆九渊所言:“状理则理趣浑然,状事则事情昭然,状物则物态宛然。”(《敝帚稿略
忆绍棠先生
作者:梁亚明  来源:牡丹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传奇  中篇小说  大众文学  北京  长辛店  文学作品  永定  世界  编辑部 
描述:志他都认真地看。当他在当年第3期《今古传奇》上看了我的作品之后,便给了很高的评价。当编辑部的同志前往北京拜会绍棠先生时,先生
苏东坡与徐州
作者:吴汝煜  来源: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  徐州城  我国古代  知州  散文创作  绘画艺术  农业生产  文学作品  王安石  人民 
描述:于元丰二年(公元1079)三月又由徐州调往湖州(今浙江省吴兴县)。他在徐州任职的时间尽
人情两题
作者:陈昌怡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文学创作  文学规律  折杨柳  唐代诗人  写人  人学  禁忌  地主  文学作品 
描述:)刺史时,城外有一座桥,是雅州人送客远行,依依惜别的场所。有一次,雍陶送客到了桥头,听说这座桥叫做“情尽桥”,心里很不舒服,于是改为
《游褒禅山记》体裁辨析
作者:秦豪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山  古代游记  游记体  文学作品  体裁  唐宋八大家  辨析  创作方法  古代散文  王安石 
描述:《褒》文作为说理文,注
也谈《木兰诗》的时代和主题
作者:许善述  来源: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木兰诗  木兰从军  孔雀东南飞  主题思想  时代背景  文学作品  胡应麟  焦仲卿  诗歌史  北朝民歌 
描述:《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同为“乐府双壁”,异曲同工,后先辉映.胡应麟《诗薮》说:“五言之赡,极于焦仲卿妻:杂言之赡,极于木兰。”可见,《木兰诗》在我国诗歌史上占有极其重要位置。但对它产生的时代和表达的主题,历来争论很大.在这里,笔者提出自己的看法,目的是向专家们求教。
试论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
作者:徐培均  来源: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清照  文艺思想  文学成就  苏轼  父亲  宋史  宋代  诗赋取士  文学作品  王安石 
描述:,对其文学作品与文艺思想,也作了较为全面的评价。这对进一步研究李清照及宋代文学史,将是有所裨益的。
文学中的“情悖于理”
作者:贾文昭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与理  文学作品  合情  别趣  杜甫  沧浪诗话  生活中  牡丹亭  生活逻辑  汤显祖 
描述:一我们平时议论文学作品,常有一句口头禅,就是“合情合理”。情与理一致,看来是文学的常规。然而,文学中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即只合情,不合理,情与理不一致,也就是“情悖于理”。
论旅游文学的特征
作者:蒋益  来源:长沙大学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旅游文学  文学作品  王安石  柳宗元  文学观念  大学学报  荔枝  审美体验  文学形式  旅游活动 
描述:旅游文学最显著的特征有四:一为勾划行踪;二为状物;三为考察比较分析,以求所见者真,所闻者实;四为审美,以作者的审美活动与审美体验感染和引导读者。因此,凡具纪游、状物、探究、审美四特征的文学作品均应
当代文学与青年的共振和互选——兼谈文学课应是青年干部院校的
作者:侯树钦  来源: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作品  新时期文学  青年工作者  当代文学  文学课  中文专业  青年干部院校  当代青年  作家  必修课 
描述:学课。开课者,其处境也颇为尴尬。要么,因人设课,缺乏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