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89)
报纸(30)
学位论文(7)
图书(4)
会议论文(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76)
宗教集要 (49)
地方文献 (6)
地方风物 (1)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4(21)
2013(14)
2012(13)
2011(33)
2010(13)
2009(19)
2006(19)
2003(15)
1990(6)
1982(3)
按来源分组
其它(13)
语文教学与研究(9)
秘书工作(3)
中国宗教(2)
传媒观察(1)
群言(1)
文学自由谈(1)
前线(1)
世界宗教学刊(1)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如净与道元的法比较
作者:经冢圣顺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如净  道元    曹洞宗  入净禅师语录  正法眼藏 
描述:。因此表达为到超越悟的大悟。两位禅宗高僧的法在佛法的角度来看是相同的,但从讲究娑婆的语言分别的世界来看,则会有些不同。许多研究者把心尘脱落与心身脱落的问题视为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但如净禅师与道元禅师皆讲述
“和敬清寂”与“茶一味”
作者:刘毅 窦重山  来源:日本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禅宗  茶道  物我合一  日本曹洞宗  物我两忘  日本传统文化  淡泊无为  禅僧  以和为贵  艺术形式 
描述:“和敬清寂”与“茶一味”辽宁大学窦重山茶道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的一枝夺葩。其产生、发展、定型的全过程,处处折射出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印痕,并与中国化的佛教宗派禅宗结下了不解之缘。最能体现茶道思想及审美
默照:静坐守寂
作者:华方田  来源:三联竞争力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默照  正觉  自我观照  曹洞宗  文字语言  文字  解脱  语言文字  禅僧  般若 
描述:文字虽然为参禅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但随着它的盛行,其流弊也日益凸显.部分禅僧以记颂公案、评唱为能事,被"天下老和尚舌头瞒",全然忘记参禅的目的是为了求得身心解脱,而非一味追求文字语言的完美.面对
明末清初“鼓山”的几个基本问题
作者:马海燕  来源:东南学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佛学  禅学  曹洞宗  鼓山  元贤  道霈 
描述:社会关怀等方面展开讨论,从而指出"鼓山"在中国佛教史特别是禅宗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鼓山"的历史地位以及佛学价值值得我们继续深入地探讨。
出入自在:王安石与佛
作者:徐文明  来源:河南人民出版社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佛教  佛教  影响  影响  王安石  王安石  研究  研究 
描述:出入自在:王安石与佛
王安石诗表现之思想
作者:朴永焕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沩山灵佑禅师、黄檗希运禅师的思想给王安石的诗歌创作提供了理论。王安石精通禅宗,晚年归于释氏,将所有的财产捐给佛寺,表现了他的旷达胸怀和对佛的感情。
与王安石诗歌研究
作者:宫波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诗歌  研究 
描述:自我的方式和方法。在不断适应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自我流变。特别是文字的兴盛,对禅宗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佛摆脱了过去尴尬的局面,广泛地使用语言和文字。僧人以诗证,文人以说诗,风的流
山散考
作者:陈友冰 钱德车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含山县  相对高度  中学  十三年  华山  阳山  马山  至和元年 
描述:近几年来,外地不断来信询问褒山的有关情况,为了搞清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些问题,最近,我们伙同含山县教育局、褒山中学的几位同志到褒山作了一些考查,现将考查的情况整理成这篇“散考”,以飨询者并就正于高明。
王安石的诗与钟山诗
作者:陈磊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诗    钟山  晚年  佛理  主导地位  叶梦得  诗歌风格  诗话  创作 
描述:熙宁九年(1076)七月,王安石罢相以后知江宁府,后寓居金陵钟山,度过了他一生中的最后岁月。他的政治生涯似乎是以新法推行的失败而告终了,然而就其思想和创作而言,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蜕变期。
《牡丹亭》和明代狂风潮
作者:王树海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禅宗思想  牡丹亭  宗教  浮屠  汤显祖    信仰  艺术态度  自性 
描述:术造诣以及作者创作该剧的哲学依循、各种思潮、流派的影响等,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不少论者虽也看到佛对于汤氏其他剧作的影响,但佛对《牡丹亭》的浸润,尤其是明中叶掀起的那场“狂”风潮,对于这部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