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有千千结,词有千千阙——宋词中的爱情语录
-
作者:暂无 来源: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柳永 宋词 晏殊 爱情 西风 无味 李清照 辛弃疾 晏几道 元好问
-
描述:◎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晏殊《蝶恋花》
-
清新活泼 生气盎然——浅析晏殊《破阵子》
-
作者:何绍袖 来源:语文月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破阵子》 晏殊 活泼 清新 生气 《珠玉词》 北宋词人 晏几道
-
描述:晏殊(991—1055),北宋词人,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几道之父。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有《珠玉词》。
-
诚实就是最聪明的工作方法——从晏殊的诚实谈从事机关工作的方法
-
作者:丁祥忠 来源: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机关工作 诚实 聪明 北宋词人 史料记载 任职期 游玩
-
描述:。”晏殊向真宗谢恩后说:“其实我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里穷而已,如果我有钱,也早就参与了。”真宗听了,对他愈加赞赏。[第一段]
-
晏殊詠花詞審美特徵試析
-
作者:趙桂芬 来源:臺南科大學報(人文管理)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晏殊 詠花詞 詠花詞 珠玉詞 珠玉詞 詠物 詠物 聯章體 聯章體
-
描述:體,而其好爲聯章體,應歌合樂,傷逝詠懷,真實地反映時代的心聲與生活的情趣。因此,晏殊詠花詞對其個人而言,或對北宋詠物詞的發展史而言,都有特殊的意義和價值,是不容忽視的。本文擬從分析晏殊詠花詞之物象
-
《牡丹亭》舆《杜麗娘慕色還魂》“萝”“鬼”情節分析
-
作者:谢旻琪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戏剧文学 戏剧文学 杜丽娘慕色还魂 杜丽娘慕色还魂 爱情故事 爱情故事 情節分析 情節分析
-
描述:本文介绍汤显祖脍炙人口的戏剧《牡丹亭》,无疑是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所造成的风潮,可说是历久不衰。其中对於“情”的探讨,是《牡丹亭》最大的讨论主流。杜丽娘多情、反叛、梦病,继而殒命、还魂,汤显祖
-
姹紫嫣红随类赋彩 赏心乐事情采自凝:以《牡丹亭》英译为例看
-
作者:朱玲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戏剧翻译 戏剧翻译 台词唱词译本 台词唱词译本 字幕译本 字幕译本 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
-
描述:并向世界介绍传播,尤显必要与不易。 戏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集音乐、舞蹈、绘画、表演、语言等要素为一体。与诗歌、小说、散文相比,戏剧又兼具有文学性和表演性。根据戏剧本身的双重属性,戏剧翻译一般可分为用于文本阅读和用于剧场演出两大类。本文在此基础上将剧场演出译本细分为演员台词唱词译本和剧场演出字幕译本,并探讨了各类译本应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 本文以中国古典戏剧《牡丹亭》英译为例,从戏曲唱词、韵文台词和散体台词三个角度抽取样本,根据笔者提出的依用途不同而细分的戏剧翻译策略,将白之、张光前、汪榕培和青春版昆曲演出时的剧场字幕译本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四个译本各具特色,并进一步说明区别的原因主要在于用途不同--前三个译本用于文本阅读而最后一个译本用于剧场演出。
-
“情本思想”在文人笔下的复现及出路——“小青事”的通俗化范例
-
作者:李澜澜 来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本思想 冯小青 《牡丹亭》 “情”的化身 出路
-
描述:本文试图从“情本思想”的角度来分析明清两代一系列对于“小青事”进行演绎的各种类型的通俗作品,以此窥视由汤显祖《牡丹亭》而倡导的“情”在文人笔下的复现及出路,以及时事现实对它的影响。
-
为了那个梦、那片情——岳美缇、翁佳慧师徒谈昆剧《牡丹亭》
-
作者:黎力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昆剧 昆曲演员 柳梦梅
-
描述:献礼。饰演柳梦梅的,正是岳美缇的得意门生翁佳慧。翁佳慧扮相俊美,嗓音圆润,出场便让观众眼前一亮,当她唱起《拾画叫画》这一经典折子时,人们恍然觉得她就是年轻时的岳美缇……
-
身本与情本--以问题为中心的王艮罗汝芳哲学思想研究
-
作者:余红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本 情本 百姓日用 气
-
描述:、快活受用为本;3. 安身保身、知觉情识为本;4. 无心忘身的自然德性为本;5. 代代永续的至尊人身为本。第四章的内容,是论述寻常人情的本体地位,指出在王艮罗汝芳的思想中,寻常人情不是仅仅作为“成圣
-
情系家乡教育事业台胞徐志钧设“黄鹤奖学金”
-
作者:暂无 来源:奉化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通讯员蒋志飞)今年4月,台胞徐志钧先生回乡祭祖,当他获悉今年是母校―――武岭中学成立80周年时,慷慨解囊捐资10万元,并以他祖父的名字设立“黄鹤奖学金”。这已是他第三次为家乡的教育事业捐款。
徐志钧先生1927年生于奉化,在家乡接受启蒙教育,1949年随父母赴台,加入国民党,是一名普通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