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王安石的悲剧在于不近人情
作者:暂无 来源:新商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文/大江东去 文章那么锦绣,作者合该是个敞亮人,事实恰恰出人意料,美文与品行竟然可以完全脱节,王安石个性霸道,固执己见,同朝为官,非友即敌。 王安石的文学天赋没得说,政治见解也不错,但领导艺术就差得太远了。 皇帝有时也以闲磨牙的方式打听臣子的品行。宋神宗用王安石为相后,很直白地问
王安石悲剧何在
作者:暂无 来源:文摘周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王安石悲剧何在
《四郎探母》应是反战的悲剧
作者:赵丽华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悲剧命运  心理外化  愁容满面  舞台实践  民族和睦  人物命运  公主  剧中人物  白发苍苍  萧太后 
描述:《四郎探母》应是反战的悲剧
悲剧从丢失民心开始
作者:吴明明  来源:领导文萃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地方官员  宋神宗  北宋  青苗法  熙宁  司马光  公元  封建王朝  政治抱负 
描述:公元1074年是北宋的熙宁七年,一个连空气中都弥漫着焦躁气息的年份。正忙于变法的王安石碰到一件麻烦事,一个本来由他奖掖提拔的看城门的小官郑侠要和他的变法过不去,画了一幅《流民图》
浅说苏轼悲剧的个人因素
作者:卢定虎  来源:杭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个人因素  王安石  浅说  中国文学史  封建社会  儒家思想  虚无主义  司马光  旧党 
描述:苏轼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那末造成这个悲别的原因是什么,本文从作家的个人因素分析入手,批驳了错误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兰台之悲剧
作者:王英  来源:机电兵船档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英  《兰台之悲剧美》  中国  当代文学作品  杂文 
描述:兰台之悲剧
王安石 “拗相公”的悲剧
作者:木风  来源:环球人物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青苗法  北宋王朝  改革  欧阳修  士大夫  神宗  司马光  保甲法  农民 
描述:改革,真相到底如何?
北宋历史的悲剧
作者:张学伟  来源:四川文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历史  王安石变法  显著特点  鼻涕  宋史  历史上  皇帝  司马光  拉车  定制 
描述:意。宋太宗怒而欲走,寇准上前,一把扯住他的衣角,把他拽回座位上,对他说;“哎!我还没有说完呢!”太宗不但不怪罪,反而当众夸赞道:“朕得寇准,犹文皇(指唐太宗)之得魏征也!”如此宽大之心,恐怕连今天的一些领导也赶不上。现实生活中,有几个平头百姓敢在领导面前提意见?当领导不愿意听,拂袖而去的时候,又有几个敢去扯他的衣角? 诚如《宋史》所言:“宋至仁宗时,承平百年”,“而人才亦成盛矣”。北宋虽人才济济,可惜的是,“名将多而战功少”。从杨业、狄青,到后来的李纲、宗泽等,哪一个不是历史上的著名将领?但是,他们的战功在哪里呢?有几个不是以失败而告终呢?历史上的文臣中,北宋的名臣最多。文学方面,仅唐宋八大家,北宋就占了六位,其他如寇准、包拯、范仲淹、晏殊等,都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了,然而,“名臣多而政绩少”。
王安石“拗相公”的悲剧
作者:风临  来源:政府法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北宋王朝  青苗法  改革  欧阳修  士大夫  神宗  司马光  时代  保甲法 
描述:从仁宗时代的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到徽钦二帝的靖康耻,犹未雪,北宋王朝由盛而亡,只花了短短100年时间。而这份亡国的罪状书,很久
王安石变法为何演变成悲剧?
作者:石学峰  来源:中国人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地方官员  神宗  熙宁  青苗法  北宋王朝  高利贷  弱势群体  老百姓  富国强兵 
描述: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年仅20岁的神宗皇帝赵顼登基伊始,不仅痛心于皇祖皇宗们对辽和西夏的屈服退让,而且还极其不满于朝廷及各地州县官员的精神萎靡不振,他热切地渴望通过朝纲改革,使得北宋王朝能够早日革除积弊,进而强兵雪耻,富国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