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318)
期刊文章(4347)
会议论文(78)
学位论文(3)
图书(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9749)
按年份分组
2014(5455)
2013(198)
2012(253)
2011(245)
2010(219)
2007(213)
2006(180)
2004(157)
2001(158)
1997(97)
按来源分组
咬文嚼字(139)
其它(71)
经济日报(11)
南方农村报(9)
四川工人日报(5)
鞍山日报(3)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1)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新闻出版交流(1)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1)
应是“麇集”
作者:张志达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家  圆明园  采风 
描述:《上海采风》2006年第1期第15页有这样一句话:“现在的未庄和早一些时候的圆明园艺术村,在那里糜集的独立艺术家……”其中的“糜集”,显然是“麇集”之误。
“何以”应是“何尝”
作者:李荣先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性格分析  鲁迅  偏激  论点 
描述:《正说鲁迅》收《鲁迅性格分析三篇》,有一篇谈鲁迅"痛心的偏激",其中举例鲁迅"少看甚至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的论点曾被指不够"公允"。孔先生认为,鲁迅对自己的"偏激"是清楚的:
“武唱”应是“武场”
作者:王宪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武场  戏曲乐队  竹乐器  电视台  击乐器  节目播出  业余爱好  夕阳红  京剧  剧乐队 
描述:1998年4月22日,中央电视台“夕阳红”节目播出记者对一位业余爱好京剧的老人的采访。老人曾在一次演出中充当一名“武场”。他讲话乡音比较重,为帮助观众听懂,电视台打出了字幕。但讲到“武
“正统”应是“天顺”
作者:郝立新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正统”  “天顺”  明朝  明英宗复辟事件 
描述:《毛佩琦细解明朝十七帝》(第一部)说到"明英宗复辟之谜",其中有这样的文字:正统八年(1464年)正月初一以后,英宗身体开始不适。……到这月十七日,明英宗病逝,时年三十八
“仳缡”应是“仳离”
作者:厉国轩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现代家庭报》  陆小曼  徐志摩 
描述:《现代家庭报》2008年1月15日载有《徐志摩拿错信误娶陆小曼》一文,文中说:徐与张(幼仪)系奉父命而结合,以仳缡告终。这里的仳缡乃仳离之误。
“三角猫”应是“三脚猫”
作者:木荣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角  文艺出版社  排球赛  新闻系 
描述:《停不了的爱》(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6月版)第7页上有个句子:这场排球赛打得空前热闹,最后我们新闻系竟然还输了。虽然‘队友'和‘对手'们都是‘三角猫'的功夫,但是看着他们开心的样子,我却很感动。
应是“估衣铺”
作者:何根基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电视剧  纪晓岚  乾隆  衣服  原料  同声  前面  集中  出现  制作人员 
描述: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某集中,乾隆与和坤逃出鱼行,满身腥臭。乾隆说:“这衣服怎么能穿?”和珅用手一指前面,字幕上同声出现“那旁有个雇衣铺”。“雇衣”为“估衣”之误。“估衣”是指旧衣服,或原料次、
应是“非营利机构”
作者:王天邦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非营利机构  民间非营利组织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民办非企业单位  社会公益事业  社会团体  90年代  基金会 
描述:非营利机构这一说法来自海外,又称非营利组织,其英文为non-profit organization(NPO)。现代意义上的非营利机构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在我国,非营利组织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迅速发展,其完整的名称是
应是“举隅”
作者:张骏鹏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连云港日报》  施教  孔子  篇题  读者  “举隅” 
描述:2007年2月8日《连云港日报》A4版有篇题为"孔子‘因时施教’案例举偶"的文章,文中举了一些生动的事例说明孔子十分讲究教育的时机,从不让施教的时机擦肩而过。一般读者朋友都可看出,标题中的"举偶"是错误的,应改成"举隅"。
应是“西望长安”
作者:李荣先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长安  《现代快报》  冯小刚 
描述:2006年8月18日《现代快报》刊登了一篇报道,题为“葛优明年排话剧甩了冯小刚”。报道中有这样的句子:葛优说:“明年是话剧百年,我要排一个话剧,是老舍的《希望长安》。”明眼人不难看出,“《希望长安》”应该写作“《西望长安》”。老舍先生写的剧本《西望长安》,是一个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