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土文学:一个独具审美特质的文种
-
作者:陈昭明 来源:小说评论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乡土文学 审美特质 现代意识 乡土精神 民族文化 二十世纪 刘绍棠 乡土作家 文化精神 赵树理
-
描述:给予了越来越多的注视,评著相继问世,论文层出不穷。然而,在这样繁盛热闹的景观里,却出现一种相悖的现象:一方面对乡土文学既有宏观的勾勒,又有微观的透视;既作历史的探究,又予现时的论述。一方面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越来越使人困惑不安,这就是乡土文学这一概念本身尚未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理论界说,缺乏对乡土文学概念的内涵意蕴和外延指向的科学限定,致
-
音乐审美教育应是学校音乐教育的核心
-
作者:姚思源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其他各科教学)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校音乐教育 教育家 音乐教育思想 艺术教育 全面修养 音乐审美教育 音乐修养 孔子 核心 兴于诗
-
描述:唱歌。所以他要求他的学生们都
-
中国古典诗歌审美性教学
-
作者:华建新 来源: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歌 审美性 古典诗歌教学 建功立业 王安石 教学方法 审美能力 审美空间 作品 艺术美
-
描述:中国古典诗歌审美性教学
-
晏殊、欧阳修词与审美直觉
-
作者:蔡起福 来源: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审美直觉 欧阳修词 审美意象 晏殊 表现性 苏珊·朗格 艺术直觉 审美主体 深层意蕴 范仲淹
-
描述:展开、情感的渗透、意象的孕育等。为了进一步领略晏欧词的艺术魅力,我们有必要去探讨他们是怎样由审美直觉而获得审美经验,从而创造出审美意象的。
-
宋代文人的午睡昼寝及其审美心理
-
作者:沈金浩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文人 审美心理 午睡 昼寝 生理需要 王安石 杨万里 陆游 中国文学史 《千家诗》
-
描述:物都有的基本生活内容里,居然也寓含着丰富的审美心理。此中奥秘,不通汉学的外国人一定是难以想象的。 翻开宋人的集子,写午睡的诗词十分常见,如果将时间范围放宽,扩展到昼寝,则此类文字更是比比皆是
-
脂评关于情与文的审美意识
-
作者:李传龙 来源:红楼梦学刊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脂评 审美意识 宝玉 小说创作 水浒传 曹雪芹 重情 脂砚斋 汤显祖
-
描述: 脂砚斋、畸笏叟等人,都是很重情的。在他们看来,在创作过程中,情与文密不可分:一方面,情是文的因素,有了情才会有文;另一方面,文又离不开情,文必须表达情。这是他们考虑小说创作
-
晏殊词的抒情视阈及审美意趣
-
作者:单芳 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抒情视阈 审美意趣
-
描述:词风清新闲雅,意境澄明圆静,在宋初词苑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学价值。
-
汤显祖《紫钗记》创作的“至情”审美
-
作者:韩丽霞 来源: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紫钗记》 《紫钗记》 霍小玉 霍小玉 至情 至情
-
描述:多才至诚的君子,了却的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结局。《紫钗记》别于唐人传奇故事原本,亦别于汤显祖自己早年本于传奇的剧作《紫箫记》,人物性格的全新大改造,改悲剧而为大团圆,盖汤氏“尚情”以至褒扬“至情”戏剧观之必然。惟其如是,方成其“临川四梦”格局。
-
试论晚明戏剧的审美超越
-
作者:刘宗保 来源: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审美精神 审美超越 戏剧艺术 主体意识 市民阶级 社会困境 市民阶层 审美观念
-
描述:就是现代型社会困境的产物;是现代型社会的人在面临困境时对审美精神的发掘和整理。由此推导出去,审美精神无疑是人类一种与生俱来的精神。它以其对人的生存
-
性健康教育课最终应是性审美教育
-
作者:张玫玫 来源: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审美教育 健康教育课 性健康教育 异性 心理教育 重要组成部分 转变观念 性道德教育 性别教育 美感教育
-
描述:性健康教育课最终应是性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