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戏曲服装造型设计的审美意识
-
作者:张艺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服装造型设计 服装设计 审美意识 人物形象 传统戏曲 观众 审美价值 人物性格 中国戏曲 《牡丹亭》
-
描述:戏曲服装造型设计的审美意识张艺中国戏曲历史悠久,戏曲服装也经过漫长的岁月成为国之瑰宝,并且大放异彩。这一切都是由于许许多多的服装设计者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不断注入新的审美意识,使其艺术生命充满活力
-
试论《牡丹亭》情理冲突的哲学思想基础
-
作者:姜广强 来源:现代语文 文学研究 上旬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理 情理 冲突 冲突 哲学思想 哲学思想
-
描述:本文围绕汤显祖《牡丹亭》中情与理矛盾冲突的对立统一性问题,探讨了发生情理冲突的哲学思想基础,分析了这一冲突在该剧人物形象和戏剧情节中的种种体现,从而揭示出《牡丹亭》所具有的时代悲剧意义。
-
明代的翻案剧及其审美风尚述论
-
作者:王良成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翻案剧 审美风尚 《焚香记》 《紫钗记》
-
描述:继《西厢记》、《琵琶记》之后,明代也产生了《焚香记》与《紫钗记》等著名翻案剧。与《西厢记》、《琵琶记》言情、教化等主旨不同,明代翻案剧的发生、发展则与参与者对戏剧这种文体的审美期待息息相关
-
《牡丹亭》情梦相映的审美诉求
-
作者:刘云霞 来源: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 梦 相映 审美诉求 生命感悟
-
描述:,形成作者特有的审美诉求,表现作者特有的生命感悟意蕴。[著者文摘]
-
陆象山心学美学本体论:本心与审美
-
作者:王煦 来源:社会科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学美学 心学美学 直觉体验 直觉体验 当即显现 当即显现 内在超越 内在超越
-
描述:在象山处,美的本体即本心,本心的显现就是美;审美乃对本心之美的体认,本心之美就在体验中澄湛,并将一切皆在人生活动中"落座",以人生境界为指归。其理论旨意和最高理想追求,即引人进入"自在自得"与天地
-
21世纪素质教育系列教材 中国音乐的历史与审美
-
作者:修海林 李吉提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音乐欣赏 中国 高等学校 教材 音乐史 中国 高等学校 教材
-
描述:21世纪素质教育系列教材 中国音乐的历史与审美
-
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相适应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基础
-
作者:钱国光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相适应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基础
-
经济责任审计史论:以《周礼》和简牍为基础
-
作者:李孝林 赵小刚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经济责任审计 依法审计 考核制度 问责机制
-
描述: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独创,由来已久。依据《周礼》和秦汉简牍,从依法审计、考核制度、问责机制等方面论证我国汉代以前的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和发展过程。
-
治心与治道——王安石的政治思想及其哲学基础
-
作者:卢豪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政治哲学 哲学思想 思想 政治思想 社会治理 治道 治心 和谐 秩序
-
描述:浑然一体,互为表里,系统严整,史称荆公新学。梁启超在《王安石传》中,盛赞“荆公之学术,内之在知命厉节,外之在经世致用。凡其所以立身行己与夫施于有政者,皆其学也”。王安石的哲学思想以接续孔孟之道为己任,以内圣外王为基本框架,在恪守儒家本位的基础上,融通佛老,兼采诸子,学术特征以天道心性义理为主旨,它是第一个成功地取代汉唐注经之学的义理之学。王安石的政治思想超越了当时传统的儒家政治思想,他用“心”“意”解经,直承先王之道,勾画出“三代之治”的理想社会;在治心上,他采取“三步走”的策略,主张“一道德而同天下之俗”,来统一人们的心灵秩序;在治道上,他的“三不足”变革之道,震动了当时统治阶级的保守派,成为其随后推动变法改革运动的纲领;在致思理路上,王安石以“九变而赏罚可言”来建立政治宪纲,阐明一种推天道、治心性、明人事的思路,使其政见高出同辈,独步一时。荆公新学博大精深,虽不能将王安石的哲学思想主要问题简单化约为政治问题,但王安石哲学思想里明显而强烈地蕴涵着政治向度,在实践上它为治道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 本文从政治哲学的视域(即治心与治道)来剖析王安石的学术思想,来重新认识九百多年前那场变法改革运动背后的深层理论结构,来把握哲学与政治变革相推相当,交融互动的过程,来厘清经学、玄学、佛学向宋明理学过渡中的这一承上启下的思想脉络。文章最后总结出王安石的政治思想与哲学思想的关系及其理论价值,即王安石用哲学的方式来思考和探索政治问题,他所追求的公正、合理的“大中至正”之道和公平、理性的人本秩序,以及“大有为”的理想抱负,对当时乃指后世都产生着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
夯实基层基础 提升维稳能力
-
作者:张翔 韩琨 马兆辉 来源:铜川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夯实基层基础 提升维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