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82)
报纸(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1)
地方文献 (5)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5)
2013(4)
2010(6)
2009(7)
2008(2)
2007(6)
2006(6)
2005(4)
2001(1)
1997(2)
按来源分组
咬文嚼字(6)
中国出版(4)
文艺报(3)
文献(2)
当代广西(1)
出版营销(1)
社会科学战线(1)
文史知识(1)
江海学刊(1)
南国红豆(1)
黄永年《树新义室所藏忍寒庐词人手札》
作者:曹旅宁  来源:读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手札  新义  审稿意见  广西师范大学  墨迹  代词  信札  不同之处  出版社  作者 
描述:常。但引起我极大兴趣的是作者题为《〈近代词人手札墨迹〉读后》的一篇短文。这篇短文的奇特之处在于它是由两篇审稿意见组成。前者为台湾学者张寿平先生所编《近代词人手札墨迹》审稿意见,后者为张寿平先生所编《近代词人手札墨迹别编——树新义室所藏忍寒庐词人手札》审稿意见。树新义室为先师黄永年先生书室旧名,由于笔者近年正在撰写《黄永年先生编年事辑》(中华书局即出),有关资料自然不肯轻易放过。 二○○五年七八月间,台湾“中研院”文哲所林玫仪研究员至西安过访黄永年先生。黄先生闻知同门张寿平教授在台湾编成龙榆生论学信札《近代词人手札墨迹》即将由文哲所刊行之事,遂出所藏龙榆生先生所赠龙氏书札数十通。张寿平教授以先生树新义室为名,编为《近代词人手札墨迹别编——树新义室所藏忍寒庐词人手札》待续为出版。《近代词人手札墨迹》(上中下)已于二○○○年出版,由张寿平教授编辑、林玫仪研究员校读。
细节
作者:陈芳烈  来源:科技与出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编辑修养  细节  作品  作者  编辑出版  电视剧  刘绍棠  退稿  出版社  出版单位 
描述:在我们看过的电影和电视剧中,总还是有那么几部印象深刻的,以致若干年后想起它们,还有几分感动。而细细品味这些作品,打动人的不一定是其题材之重大,场面之恢宏,或包装之华丽,而恰恰是一些在不经意间拨动观众心弦的细节。
应是“皂隶”
作者:董鸿毅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黑色  通称  人身自由  炸高  小说  官员  写作  花山  出版社  治人 
描述:"顺天府叫皂吏们用刑杖打这乞丐,这乞丐倒也真能熬,连打四百多杖,始终高喊:‘小人这辈子就没见过金银呀!’"这是《北京镜鉴记》(花山文艺出版社)这本小说017页里的一句话,其中"皂
综论二十世纪以来的宋代《诗经》学研究
作者:李冬梅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  朱熹  二十世纪  比较研究  季报  出版社  王安石  研究所  大隆  师范 
描述:在中国传统学术中,经学居于学科之首,《诗经》学亦为经学研究中之重要一目,历来为学人所重视。二十世纪以来的百余年间,旧学衰亡,新学兴起,《诗经》这部历史悠久的
2000年宋辽夏金文化研究论著目录
作者:王蓉貴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研究  宋代  哲社版  社科版  朱熹  季报  出版社  李清照  人文社科  王安石 
描述:2月旷世大儒——二程徐洪兴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7月
1993年宋辽夏金文化研究论著目录
作者:王蓉貴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研究  哲社版  宋代  社科版  王安石  出版社  中圈  四川  唐宋  北宋 
描述:1993年宋辽夏金文化研究论著目录
1992年宋遼夏金文化研究论著目录
作者:王蓉貴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研究  哲社版  宋代  社科版  李清照  古籍整理  四川  王安石  出版社  古籍出版 
描述:1992年宋遼夏金文化研究论著目录
俄出版中国古典典籍全译本
作者:杨政  来源:文化月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典  出版社  典籍  全译本  俄罗斯科学院  《史记》  《周礼》  俄译本 
描述:日前.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和东方文学出版社在莫斯科举行了《史记》、《周礼》等中国经典典籍俄译本推介会。重点介绍了俄罗斯近期出版的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汉学研究新著.其中司马迁《史记》俄译本第九卷
丁玲办《中国》
作者:王增如  来源:江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丁玲  中国文学  刘绍棠  中国作家  作协  编辑部  文学作品  牛汉  长篇小说  出版社 
描述:是我1985年9月14日的一段日记,那一天是星期六,丁玲在协和医院住了整整两个月,刚刚出院后的第三天。24天之后,10月8日,她因急诊再次住进协和医院,一入院医生就下了高规格的医嘱:按“病危”护理!那一次,老太太住进去就再也没有出来。 我不是《中国》正式的工作人员,但是我耳闻目睹了它创办的经过,并且保存了一些重要的档案资料。二十多年来,我常常想起丁玲那句话,觉得有责任把我所知道的“丁玲办《中国》”披之于世,展之读者。我想,它不仅是丁玲晚年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一章。 《中国》创刊于1985年1月,到1986年3月逝世,丁玲做了15个月主编。此后,《中国》又艰难地生存了8个多月,到1986年底夭折,一共出版了18期。 创办《中国》,是丁玲晚年除写作以外耗神费力最多的一件事情,她把对繁荣中国文学的期望寄托于《中国》,把投身改革的热情付诸于《中国》,把“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勃勃雄心,淋漓尽致地展现于《中国》。
汇集详备 勘别精审:评朱天曙编校《周亮工全集》
作者:平志军  来源:中国书法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亮工  全集  汇集  编校  北京语言大学  明清之际  出版社  书法家 
描述:明清之际,著述等身,博学多才的文人,学者,书法家,鉴藏家周亮工作影响甚大,但长期以来却始终对之未有全面的研究和整理。由北京语言大学朱天曙教授辑校的巨著《周亮工全集》十八册由凤凰出版社最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