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值得思考的研究课题
-
作者:柳汀 来源: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小说 研究课题 发展问题 中国小说史略 胡应麟 作意 小说创作 六朝时期 自觉时代 唐人
-
描述: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始有意为小说”。这些观点都在说明中国古代小说的创作到了唐朝才开始显示“尽幻设语”“作意好奇”,才因“演进之迹甚明”而进入中国小说创作的“自觉时代”。然而,如此而言,是否意味着中国古代小说的成型问题已经真正解决?事实上,唐之前,尤其在六朝时期确实存在着大量的,以今人欣赏目光去看亦不能否认的“小说”
-
三株现象的社会学思考
-
作者:李鑫生 来源: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精神文明建设 三株公司 社会变迁 社会学 子公司 企业文化 吴炳新 现代企业家 国有大中型企业 产业结构
-
描述:三株现象的社会学思考李鑫生"三株"作为一种经济现象而存在,这是社会各界公认而无人质疑的,但严格意义上来说,它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从社会学角度来说,三株应该是一种社会现象、经济现象、文化现象的综合体
-
一道习题的思考与探究
-
作者:王英志 来源:黑河教育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加深阶段 分段函数 普通高级中学 高中数学 五大连池市 学习态度 高中代数 解题步骤 高中教材 王英志
-
描述:一道习题的思考与探究
-
唐宋诗风转变的综合思考
-
作者:林继中 来源: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封建社会 魏晋南北朝 北宋 士大夫 唐宋 综合考察 唐人 官僚体制 绝对君权 王安石
-
描述:他们充满理想乃至幻想,一心要"致君尧舜上".此期文人性格是开放的,漫游、干谒、出塞、任侠,是生活的
-
关于诗歌创作与鉴赏的若干思考
-
作者:张三夕 来源:文学教育(上半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诗歌 陶渊明 分析方法 诗歌作品 王安石 套板反应 钱锺书 界限 宋诗派 创作与鉴赏
-
描述:为我们所借鉴。
-
王安石变法的再思考
-
作者:李华瑞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 宋代 政治基调 政治基调 经济变革 经济变革 兵制改革 兵制改革 科举改革 科举改革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启示 启示
-
描述:币、商业、信用、海外贸易等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雇佣劳动、包买商惯例、商业信用、集资合伙等新生事物均有踪迹可觅.张其凡认为,宋代兵制改革的特点突出表现在:军队的职业化、雇佣化;军权直接隶属于皇帝,军队成为皇帝的私兵;军队领导机构的多元化;重视禁军的选拔、补充和教阅,严阶级,劳其力;以及在兵力配置上强干弱枝、内外相维等方面.何忠礼认为.北宋的科举改革不仅有利于政治的清明和中央集权的巩固,而且还推动了宋朝社会经济、文化、思想和科学技术的繁荣与进步,其所获实效确实不容低估.李华瑞认为,士大夫们在王安石变法中所表现出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以及变法措施中显现出的近现代社会经济理念的诸多端倪,等等,都是很有价值的历史遗产,其表现在精神层面的历史意义要远大于当时变法无论成败与否的经验教训.
-
对“带着问题读书”的再思考
-
作者:张心科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读书 “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 新课程改革 学习需要 陆九渊 强调 教学 教师 语文
-
描述:对“带着问题读书”的再思考
-
对《牡丹亭》文本的传播学思考
-
作者:王省民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播现象 戏剧文本 《牡丹亭》 中国古代 汤显祖 文化传播 明清时期
-
描述:对《牡丹亭》文本的传播学思考
-
记者应是思考者
-
作者:本刊评论员 来源:新闻三昧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思考者 新闻报道 通讯员 记者 好新闻 具体实践 办公室 假新闻 企业报 古今中外
-
描述:报道的风气,败坏了媒体的形象。从具体实践而言,古今中外的那些优秀的报道也无一不是记者兢兢业业跑出来的。这样的例子不胜
-
《牡丹亭》的几点思考
-
作者:左青英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临川四梦 临川四梦 生活经历 生活经历 政治思想 政治思想 实践指导 实践指导 文艺思想 文艺思想 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
-
描述:力源泉之所在就是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