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周的玉礼仪器
-
作者:辛军民 马伟峰 胡凤英 来源:收藏界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礼仪器 古代玉器 西周 周礼 考古发掘 郑玄注 说文解字 考工记 用途 形状
-
描述:多的西周墓葬,大量玉器出土加上国
-
不断地调整目标
-
作者:朱萱 来源:湖北招生考试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调整目标 设定目标 与时俱进 客观情况 合理调整 个人能力 周礼 发展要求 新形势 鲁迅
-
描述:世界充满未知与变化,目标需要不断调整,与时俱进。客观事物的变化发展要求我们不断调整目标。马克思教育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如果一味坚持自己最初的目标而不与时俱进,这无异于刻舟求剑。
-
礼玉刍议
-
作者:张明华 来源:检察风云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商代玉器 周礼 新石器时代 历史时期 良渚文化 制作工具 中华民族 技术发明 用途 十三经
-
描述:玉器,是唯一伴随中华民族整个历史时期至今的文物。从新石器时代始,一直沿用了近万年。先因打制工艺粗糙未显其特殊而与石头同被制作工具;后因磨制技术发明凸显其
-
文化这股软力量
-
作者:魏得胜 来源:读者(原创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软力量 孔子 中国传统文化 周朝 周礼 主持人 司仪 大臣 曲率 儒家
-
描述:家,现在则叫司仪。不同的是,司仪主持不
-
从逨鼎铭文谈起
-
作者:屠凯 来源:清华法治论衡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出土文献 铭文 章学诚 传世文献 周礼 二重证据法 孔子 鉴定结论 科学方法 中国文明
-
描述:中国文明之历史绵长、载籍丰富为举世所公认,但一般而言,世人重视传世文献较出土文献为多。近世所谓"科学方法"传入东土后,海宁王静安先生遂提出"二重证据法",主张以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互勘方能得到比较确实的结论,此说已为学界广泛接受。譬如法庭取证,如能以书证附以物证或鉴定结论,自
-
释赋:从诗体到诗歌技巧及赋体
-
作者:贾晋华 来源:诗经研究丛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技巧 六诗 重新定义 孔颖达 诗体 诗经 修辞手段 六义 同义词 周礼
-
描述:、比、兴则阙而不论。后来,孔颖达(574-648)进一步完成这一未完成的阐释,将六义分为三体(风、雅、颂)和三用(赋、比、兴)两层。这一经典阐释为大多数传统学者所沿袭~[2]。
-
论《周礼•考工记》手工业原材料词语系统的特徵
-
作者:李亚明 来源:汉学研究集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考工记 手工业 原材料 词语系统
-
描述:论《周礼•考工记》手工业原材料词语系统的特徵
-
《周礼•考工记》“名-量”同词形的语义基础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文化大学中文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名词 量词 语义 语法 考工记 Noun classifier Semantic Meaning Grammer KAOGONGJI The Artificer' Record
-
描述:《周礼•考工记》“名-量”同词形的语义基础
-
论《周礼.考工记》手工业原材料词语系统的特徵
-
作者:李亚明 来源:高应科大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考工记 手工业 原材料 词语系统
-
描述:论《周礼.考工记》手工业原材料词语系统的特徵
-
论《周礼‧考工记》兵器词语系统的特徵
-
作者:李亚明 来源:弘光人文社会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考工记 兵器 词语系统
-
描述:上下和横向的结构关联,由此形 成词语立体网络,进而体现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