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125)
期刊文章(886)
学位论文(34)
图书(20)
会议论文(1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014)
地方文献 (36)
宗教集要 (8)
红色文化 (7)
地方风物 (6)
非遗保护 (4)
才乡教育 (2)
按年份分组
2014(270)
2013(146)
2012(192)
2011(270)
2010(199)
2009(163)
2007(67)
2000(27)
1994(27)
按来源分组
商丘日报(59)
中国市场(6)
嘉兴日报(5)
梅州日报(3)
音响改装技术(3)
吉林文史出版社(1)
中国农资周报(1)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1)
卫星与网络(1)
“胡会”与两岸百姓福祉正相关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保险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因为抗震救灾,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与胡锦涛总书记上周的历史性会面,在大陆民间和台湾民间的反响差异明显。 就大陆民间的反响,我早晨上公园时特意找相熟的市民聊此话题,关注者抑或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的似乎不多。就台湾民间的反响,我找同样上公园晨练的台胞聊天,收获的是“兴奋加喜悦的共同语言”,至于《
炯正式加盟北极光创投
作者:暂无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1月21日,阿里巴巴前CTO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他已经于2008年1月1日正式从阿里巴巴离职,并于日前加入北极光创投,担任北极光创投风险合伙人(VenturePartner),并常驻上海办公室
评《澄的理学思想与文学》
作者:罗海燕  来源: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  理学  河北大学  元代  出版社 
描述:后,进一步开拓,逐渐构建起完整的理学与文学交叉研究的体系。这无疑给当下的元代文学研究带来一股勃勃之生气。
氏三代 艺闻南北
作者:晓岚  来源:中外文化交流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画    画家  生平简介 
描述:家丹青传代,艺闻南北;中国画坛,尚属罕见。此即清代滔、民国徵和现代。年逾八旬的老画家石耕先生,头发浓密,精神矍铄,终日作画,索画者接踵不断。石耕名,苏州人,生于国画世家,自幼承传家法
炳新:三株从来没有失败
作者:暂无 来源:招商周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失败  毛泽东  三十年  保健品  教父  中国  市场营销模式  科学发展观  军事思想 
描述:10月7日下午,在经过一个多月的漫长预约后,记者终于在位于济南二环东路的炳新办公室,和其进行了一场面对面的访谈。2008年6月21日,济南最为豪华的山东大厦并未显出与平日的异样,很少有人知晓,一场
“胡会”背书两岸新局
作者:王艳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海峡两岸  中共中央总书记  人民大会堂  中国国民党  国共两党  领导人  胡锦涛  新华社 
描述:会为两岸复谈排除了最后的障碍.也为国共平台树立了新的标尺5月28日下午3时30分,人民大会堂,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紧紧握住了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的手。相比三年前国共的世纪之握,两岸各界对这一次
炳新 告别神话时代
作者:阚世华  来源:中国新时代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神话时代  炳新  告别  高级人民法院  终审判决  毁灭性  胜诉  冤案 
描述:去年4月,持续数年的三株常德事件终于有了最后的说法,湖南高级人民法院作出了三株胜诉的终审判决。八瓶三株喝死一位老汉的冤案尽管得以彻底昭雪,但却给三株带来了毁灭性一击。
澄之为学工夫探析
作者:林佳莹  来源:东方人文学志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为学  本心  尊德性  道问学 
描述:澄之为学工夫探析
试论炳《绿牡丹》之喜剧冲突
作者:刘姿杏  来源:东吴中文线上学术论文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绿牡丹  喜剧冲突  帘试 
描述:就是中国喜剧的精神。 三次会试是《綠牡丹》的重要关目,〈社集〉、〈严试〉将反面人物内在情绪与现实情境的冲突表现淋漓,而〈簾试〉更是本出靈魂关目,正反面人物的强烈冲突,制造许多深刻的对话与画面,而「綠牡丹」担任穿针引线的功能,是生旦相逢聯系的物件,一連串的误会与巧合是绾合关目的元素,也成为《綠牡丹》的重要特色。
知识女性的理性精神:也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
作者:姚品文  来源: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性精神  牡丹亭  知识女性  山三妇  杜丽娘  汤显祖  明清之际  评点本  西厢记  理论研究 
描述:汤显祖研究中不少学人注意到了明清时期女性读者对《牡丹亭》的强烈反响,并进行了研究和积极评价,其中突出了《山三妇合评本牡丹亭还魂记》(以下简称三妇评本)。这是汤学领域新的开拓。《汤显祖研究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