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6626)
期刊文章(5846)
会议论文(106)
图书(32)
学位论文(2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2543)
地方文献 (49)
才乡教育 (22)
红色文化 (6)
宗教集要 (6)
非遗保护 (5)
文化溯源 (2)
地方风物 (2)
按年份分组
2014(5683)
2013(335)
2012(515)
2011(454)
2010(645)
2001(208)
1999(136)
1997(163)
1991(84)
1985(105)
按来源分组
经济日报(16)
江西教育(10)
东坡赤壁诗词(3)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
上海艺术家(2)
中国方域-行政区划与地名(1)
老区建设(1)
理论学刊(1)
看历史(1)
时代教育(国家历史)(1)
清华大学教授吴澄——话说“两化融合”
作者:暂无 来源:山西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两化融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两化融合”不是先工业化后信息化;也不是重信息化轻工业化;二者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发达国家在完成其工业化后,才开始推进信息化,进入信息社会。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也付出了过量消耗资源的代价:产业革命200多年以来,占全球人口不
清华简《(旨阝)夜》礼制小札
作者:马楠  来源: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左传  饮酒  武王  周公  卿大夫  燕礼  内史  礼制  周礼  大戴礼记 
描述:明如左。饮至于文大室饮至之礼习见于《左传》,桓二年《春秋》“公及戎盟于唐。冬,公至自唐。”《左传》发凡云:“‘公及戎盟于唐’,修旧好也。‘冬,公至自唐’,告于庙也。凡公行,告于宗庙;反行饮至,舍爵,策勋焉,礼也。”《正义》以《礼记.曾子问》义说之云“孝子之事亲也,出必告,反必面,事死如事生,故出必告庙,反必告至。”《左传》所谓“饮至,舍爵,策勋”行于朝、会、盟、伐之返。僖二十八年城濮之战,“秋,七月丙申,振旅,恺以入于晋。献俘授馘,饮至大赏,徵会讨贰”,正是征伐得胜,反行饮至之事。据《礼记.曾子问》,“孔子曰:诸侯適天子,必告于祖,奠于祢……诸侯相见,必告于祢”。以《仪礼.聘礼》例之,彼卿大夫聘问他国,出行,释奠于祢庙,告行于祢庙之室。还国,告反于祢庙之室,行饮酒礼于堂上。于武王,文大室正为祢廟之室。则告反当在室中,...
清华简《祝辞》弓名和射姿考论
作者:胡宁  来源:古代文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清华  《周礼》 
描述:文中关于这方面的记述不仅说明了弓的类型,也为我们提供了当时射箭技巧的细节信息。
知“缶”应是先肥后瘦 奥运藏品“身价”调查
作者:暂无 来源:时代商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知“缶”应是先肥后瘦 奥运藏品“身价”调查
青春路地道隔音玻璃更换2月后“破相”根据损坏情况看,应是
作者:暂无 来源:新闻晨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青春路地道隔音玻璃更换2月后“破相”根据损坏情况看,应是
论环保局不应是被告——答易先良同志《环保局应能成为被告》
作者:程正康  来源:中国环境管理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环保局  良同志  被告  国家行政机关  污染赔偿纠纷  当事人  环境管理  行政法律关系  民事纠纷  民事权益 
描述:律的规定”。易文还认为:“在此类诉讼中,环保局可以是被告,如果不把环保局作为被告,那么只会助长行政机关的官僚
论武落钟离山应是巴东三里城:就几份古地图与宫哲兵教授商榷
作者:郑国晋  来源: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武落钟离山  武落钟离山  巴东三里城  巴东三里城 
描述:关于清江廪君巴人起源的武落钟离山的具体位置,学术界以前主要有两种认识,一是长阳的"佷山说",二是宫哲兵教授的"长阳柳山说",文章提出了第三种认识,即"巴东三里城说",并就此与宫哲兵教授商榷。
校长应是一棵智慧树:谈在南京拉萨路小学挂职时对“校长”的
作者:毕甫军  来源:学问(现代教学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校长工作  挂职学习  小学  拉萨  南京  智慧  再认  教育者 
描述:校长是一校之长,是学校之魂,既是管理者又是教育者。在这里我不想给校长下什么定义,而是就自己一个月来在南京拉萨路小学挂职学习的情况谈谈校长工作的载体和着力点。我切实体会到:校长就应该是一棵智慧之树。
丁尼生的诗《》析——兼与王安石的《思王逢原》比较一二
作者:冯光睿  来源: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丁尼生  王安石  音乐感  英国  韵律整齐  比较文学  比喻  文字  天穹  太阳 
描述:这两种不同文字的诗作进行了一番剖析与品评.
这个“她”应是和珍-教学《纪念和珍君》一得
作者:尹贤恩  来源:吉安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这个“她”应是和珍-教学《纪念和珍君》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