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晋东南晋语的入声舒化现象
作者:王利  来源:语文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晋东南晋语  晋东南晋语  入声  入声  舒化  舒化 
描述:文章通过对518个中古入声字在晋东南晋语中舒化情况的调查,从古声母的清浊、古韵摄和入声舒化后的调类归属三个方面对晋东南晋语入声舒化的情况做了全面系统的描写和分析,并与山西其他晋语区的入声舒化现象做了比较。
《全宋诗》重出现象小析
作者:吴宗海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全宋诗》  《宋诗选注》  钱钟书  王安石  《全唐诗》  《吴江岸》  《青山集》  曾公亮  苏舜钦  苏轼 
描述:《全宋诗》重出现象小析
地图史上的“马湖现象”考
作者:覃影  来源:民族学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地图史  马湖现象  朱思本《舆地图》  罗洪先《广舆图》 
描述:)的对应关系。笔者认为:马湖被夸大的主要原因在于元明以来马湖所属政区、聚居民族与水陆交通道路的重要性;地图史上的"马湖现象",实际反映了元明以来地理学家们对黄河源与长江源孜孜不倦的探索。
王安石变法时期的大规模裁撤州县现象
作者:陈晓珊  来源:历史地理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州县  大规模  运行成本  太行山  熙宁  行政区  少数民族地区  区域开发  时代特征 
描述:所提及,马玉臣
论周代献诗制度“以美为谏”现象
作者:祝秀权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献诗制度  以美为谏  卷阿  周礼  正变 
描述:“刺”的不同,实际是以不同视角对“以美为谏”献诗传统加以观照的结果,二者殊途同归、相得益彰。“风雅正变说”与“以美为谏”献诗传统有关。“以美为谏”献诗传统决定了《诗经》温柔敦厚的特质,对后世诗歌创作亦有深刻影响。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谈谈杜甫诗歌的叠字修辞
作者:吕家林  来源: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甫诗歌  叠字修辞  《古诗十九首》  《诗经》  《楚辞》  王安石  人的使命  《日知录》  灿烂夺目  郭绍虞 
描述:”(《增补杜工部诗序》)宋人蔡梦弼在《杜工部草堂诗笺跋》中写道:“自唐讫今余五百年,为诗学之宗师.”今人张元济在《宋本杜工部集跋》中写道:“少陵诗圣……,备藻丽之态,实积众流之长,为千古宗仰而不替.”历来研究杜甫的文章车载斗量,不可胜数,但每得每新,看来“诗圣”丰碑仍将挺立于中国人,乃至华夏子孙的心目中.因此,用现代科学对杜甫进行研究就是年青一辈人的使命.
我国最早全面论述戏曲修辞的著作——明王骥德的《曲律》
作者:宗廷虎  来源: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修辞理论  王骥德  曲律  戏曲语言  修辞手法  汤显祖  戏曲理论  小说修辞  修辞学  明代 
描述:关注。我国戏曲修辞理论萌芽于宋代,到了元代虽有一定的发展,但真正粗具规模的还是明代。明代涌现了一批戏曲理论家,在他们的影响下,万历年间王骥德的《曲律》一书问世
一部开创性的学术专著──读郑子瑜《唐宋八大家古文修辞偶疏举
作者:王捷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宋八大家  郑子瑜  学术专著  中国修辞学史  王安石  欧阳修  柳宗元  韩愈  教授  “唐宋八大家” 
描述:一部开创性的学术专著──读郑子瑜《唐宋八大家古文修辞偶疏举要》王捷千百年来,赞誉之声不绝如缕的唐宋八大家古文,素被人们奉为文章圭臬。如今竟有人对它们的某些修辞现象提出异议,此人就是享誉国际学术界
于修订处见精神——读郑子瑜《唐宋八大家古文修辞偶疏举要》
作者:濮侃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宋八大家  郑子瑜  修辞  修辞学史  王安石  修辞学者  欧阳修  柳宗元  陈望道  中国文学史 
描述:的工作,而且是十分重要的工作。由于郑著是对中国文学史上地位至为显赫的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古文中存在的修辞不当现象的修订,就使得它产生了非同一般的影响
郑子瑜先生研究的新成果:唐宋八大家古文修辞偶疏
作者:林兴仁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宋八大家”  郑子瑜  修辞学家  新成果  柳宗元  欧阳修  王安石  《中国文学史》  《师说》  《中国修辞学史稿》 
描述:中指出韩愈《师说》中的文气不相接之处。游国恩、王起、萧涤非、季镇淮、费振刚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虽然指出韩愈的散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