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55)
报纸
(20)
学位论文
(4)
会议论文
(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73)
地方文献
(7)
按年份分组
2012
(5)
2010
(4)
2009
(2)
2006
(5)
2003
(4)
2002
(2)
1999
(3)
1997
(3)
1994
(1)
1991
(1)
按来源分组
其它
(5)
经济论坛
(2)
陇东报
(2)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
道德与文明
(2)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1)
戏剧、戏曲研究
(1)
韶关学院学报
(1)
有色金属高教研究
(1)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相关搜索词
周礼
伦理
利益
陆九渊
戏剧情节
国际货币秩序
喀斯特
伦理价值
发展
孝道伦理
生态道德
秩序情结
梁惠王
哲学地位
《周礼》
忧患意识
知识分子
主题取向
孔子
共产党人
精英教育
周原
人本伦理
刑法
孔子学说
伦理结构
大学教育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建言
首页
>
根据【检索词:伦理取向】搜索到相关结果
80
条
没有“司法”的司法腐败,没有“职业”的职业
伦理
:从黄松有案
作者:
郭晓飞
来源:
中国法学教育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法腐败
法律职业
伦理
司法审判
司法独立
司法权威
法律人
黄松
法官
案件
职业主义
描述:
一、滥用"司法腐败"是一种"过度概括的谬误"马克思曾经有一句名言:"德国的现实是如此的粗鄙,以至于都不值得理论家分析了。"这是中国学术界对于司法腐败甚少进行界定的原因吗?似乎没有必要具体分析,任何人都可以知道什么是司法腐败。哈耶克当年对"社会正义"这个词进行了"拟人化谬误"的诊断,我效法先贤
从道德哲学的视角看陆九渊“心即理”的
伦理
意蕴
作者:
吴凡明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心即理
伦理
本性
主体性
规范性
描述:
题更为深刻地揭示了道德本性不是他律而是自律,不是制裁而是自愿,它是推动人们在道德行为选择与践履的自主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的一种精神力量。
出入醒梦之间:汤显祖的政治
伦理
进路
作者:
陈永明
来源:
四川戏剧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政治
伦理
进仕
“临川四梦”
描述:
从政世道。梦醒之后,出路竟在醒梦之间的虚妄禅机以及对自己曾经坚执之政治
伦理
与"情"的自我消解。
溯源观流王应麟的治学
取向
与淑世情怀
作者:
林存阳
李立民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溯源观流王应麟的治学
取向
与淑世情怀
包容、诚信、文明、争先应是马鞍山市的价值
取向
市关工委钟国山
作者:
暂无
来源:
马鞍山日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包容、诚信、文明、争先应是马鞍山市的价值
取向
市关工委钟国山
儒家社会治理思想的价值
取向
分析:论李觏与朱熹对儒家核心价值
作者:
张春贵
来源: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朱熹
朱熹
儒家核心价值体系
儒家核心价值体系
描述:
人的不同认识反映了他们思想体系内在理路、学术传承的不同,也反映了儒家内部关于社会治理思想的不同
取向
。
对天台宗哲学价值
取向
之分野:以欧阳竞无、牟宗三为主要视角
作者:
姚彬彬
来源:
宗教学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天台宗
圆教
欧阳竟无
牟宗三
描述:
推崇天台圆教哲学为“佛说之极致”。本文以欧阳竟无与牟宗三对待天台宗义理颇具代表性的相反价值
取向
为视角进行剖析和反恩。
中国封建
伦理
文化的解体与《红楼梦》女冠男亚的新座次
作者:
汪道伦
来源:
红楼梦学刊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封建伦理道德
贾宝玉
“自杀自灭”
《牡丹亭》
精神支柱
曹雪芹
封建社会
《西厢记》
情理冲突
描述: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文化。在这个文化系统中,封建宗法专制思想是统治思想。在封建专制的长期统治过程中,传统的伦理道德始终支撑着中国封建大厦,形成历代封建王朝政治思想统治的有力武器。朝代君主可以更换,而封建的伦理道德却不可更换。但随着...
建构公共行政学的新框架——《寻找公共行政的
伦理
视角》读后张铭
作者:
暂无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公共行政)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描述:
建构公共行政学的新框架——《寻找公共行政的
伦理
视角》读后张铭
从宫廷后妃伦理到民间家庭
伦理
及昏礼的意义:李觏《周礼致太平
作者:
王启发
来源: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周礼致太平论
内治
宫廷
伦理
家庭
伦理
描述:
女的
伦理
规范、昏礼的意义等几个方面,既可见李觏从传统儒家的”齐家”思想出发,结合历史上成败得失的经验与教训,阐明和发挥”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和”家不齐则国不治”之道理的思想倾向,也可见李觏对礼学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