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605)
期刊文章(4558)
会议论文(80)
图书(11)
学位论文(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0208)
地方文献 (23)
地方风物 (12)
红色文化 (7)
宗教集要 (4)
才乡教育 (4)
非遗保护 (2)
按年份分组
2014(5529)
2013(214)
2012(332)
2010(255)
2008(250)
2006(188)
2005(195)
1997(103)
1994(86)
1992(62)
按来源分组
辽沈晚报(19)
钱江晚报(16)
海峡导报(15)
郑州晚报(12)
重庆晨报(6)
乌鲁木齐晚报(3)
科海故事博览(百科论坛)(1)
海内与海外(1)
新西部(上)(1)
东西南北(大学生)(1)
作文应是一片“生态园”
作者:赵芝萍  来源: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生作文  生态园  说真话  关注学生  写作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  习作教学  学生习作  陶行知  基本的 
描述:了人性的各种活动表现、不见了富有个性的语言、不见了孩子童真的表白……学生在这该说真话的习作中偏偏喜欢胡编乱造、生搬硬套,以致假文章随处可见,假"情"假"语"遍布字里行间。
“阳光灿烂”应是红速胜
作者:郭钰冠  来源:象棋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象棋  技法  阳光灿烂  《排局创作》 
描述:收阅、研拆贵刊2010年第1期《排局创作》栏的“阳光灿烂”局发现有速胜法。特此呈述,供棋友审鉴,恳请指教为感,招法如下:
“曹操逼宫”应是和棋
作者:徐俊生  来源:象棋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曹操  和棋  回合  走法 
描述:本刊今年第一期“曹操逼宫”一局弈至13回合红车八进一(如图示),黑走象3进1致败,应改走炮2平7,以下红有①车八进四、②车八平六两种走法:
重大工程首先应是民主工程
作者:汤耀国  来源:领导科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工程  民主  资源调配  最大公约数  改革深化  公共决策  政府  利益 
描述:协调各方利益,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在当今改革深化阶段,政府之手尤其是国家之手举足轻重,政府的政策导向与资源投向仍为各界共尊,仍是国之重器。但在注重国家对社会资源调配的基础上,决不能忽视民意。事实上,行之有效且久远的公共决策,大多基于求解各方面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清明不应是鬼节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西部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涌去,我不禁心生忧虑,再一次感受到中国现代民众对古人馈赠给我们的优秀遗产施以文化劫持和行为暴力。 面对如此风俗和场景,我大声疾呼:同胞们,清明不应是鬼节! 祭祀祖宗和先烈
应是“羁麼”
作者:杨昌俊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应是“羁麼”
是理财师 更应是朋友
作者:贾琳娜  来源:中国城市金融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财师  理财师  朋友  朋友  理财经理  理财经理  客户  客户  财富  财富  银行  银行 
描述:题记:理财经理应该如何处理与客户的关系?孙雍慧和客户们的故事告诉我们,从客户的角度去考虑如何帮助他们获得财富的增值,甚至帮助他们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才能获得客户的信任与尊重,最终实现银行与客户的双赢.
班主任应是赏识教育者
作者:景惠民  来源:中外教研周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  激发热情  激发热情  增强凝聚力  增强凝聚力 
描述: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会有进步;班干部是班集体的中坚、班集体建设的核心、班主任的得力助手;赏识教育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应是“折实单位”
作者:邓子同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单位换算  单位换算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  平均价值  平均价值  投机  投机  实物  实物  打击  打击  稳定  稳定  物价上涨  物价上涨  天津  天津  监狱警察  监狱警察 
描述:《监狱警察》(东方出版社2010年1月)一开头就说:"1950年1月23日,清河农场的第一批建设者进驻茶淀。时任清河训练大队大队长的牛正清,手里拿着当时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批示
语文的味道应是什么样?
作者:林春曹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引导学生  语文课本  语文教学  味道  言语形式  语文课堂  文本内容  师生对话  琅琅  感情朗读 
描述:上学的时候,我就喜欢语文课,因为总觉着语文课本上的白纸黑字里,有许多有趣的故事、神秘的人物、美丽的风景在吸引着我。后来做了老师,我又深深地爱上了语文课,因为总觉着语文课堂上有一种特别的味道,从文本里透发出来,在课堂中弥散开来,浸染着我,也浸染着学生。这种特别的味道,其实就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