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李觏思想的核心价值探微
作者:龚重谟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核心价值  核心价值  医国  医国  未曾得君行道  未曾得君行道 
描述:”。他的思想直接影响了王安石变法,有称之为“王安石的先导”。他的“医国”思想是其整个思想体系的价值核心,具有永恒的普世价值,对我们今天深化体制改革,革除社会弊病也具有现实意义。
古代典籍与仁人志士救荒思想研究述评
作者:文姚丽  来源: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救荒思想  古代典籍  仁政  天人合一  民本思想  《救荒活民书》  《荒政辑要》  朱熹  王安石  李文海 
描述:之,中国救荒思想起源于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思想,根源于儒释道及仁政思想,救荒思想的根本是民本思想
试论李绂方志学思想
作者:史五一  来源:广西地方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绂  李绂  清代  清代  方志学  方志学  修志之才  修志之才 
描述:李绂既是修志的实干家,又是方志学理论家,其思想有其独到精辟之处。他提出了“方志乃是史类”、“以诸史为宗”、“籍征考”与“资援据”、“修志之才与修志之志”等观点,对我国传统方志学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很大
王安石禅学思想及其形成理路的文学观照
作者:左志南  来源:求索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诗文  诗文  禅学  禅学 
描述:个过程。今天,我们研究王安石,对其禅学路径及其特点也应予以充分关注,这不仅有助于深化对王安石思想的研究,也可反观北宋士大夫集团治学禅经之历史自觉性。
试论李绂的方志学思想
作者:史五一  来源:新疆地方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绂  李绂  清代  清代  方志学  方志学  修志之才  修志之才 
描述:一席之地。
情感之歌应是思想品德课的主旋律
作者:孙芸  来源:林区教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  思想品德课教学  思想品德课教学  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 
描述:培养学生良好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却成了思想品德课的"附庸",就如何把情感教育加盟课堂,把情感的种子深植于学生心田,从教学观念、教材挖掘、学生情感、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等几个方面作了探讨和研究.
论李觏的平土均田思想
作者:薛宁  来源:重庆与世界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平土均田  平土均田  井田制  井田制 
描述:李觏是北宋中期重要的思想家,针对兼并土地日益激烈引起的严重社会危机,主张平土均田,恢复<周礼>的井田制来实现平土均田,抑制土地兼并.认为只有如此,贫穷的人才会衣食自足,才能充分发挥人力和尽地力,达到民用富而邦财丰的目的.
论王安石“择术”与“理财”思想的统一:王安石熙宁变法思想
作者:张琴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择术  择术  理财  理财  熙宁变法  熙宁变法 
描述:想与作为治国核心的理财思想是相互支援,且互为表里的。
陆象山“德性个体”思想:从“本心”发用出发
作者:田超  来源:齐鲁文化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陆象山  本心  本心  此心  此心  德性个体  德性个体 
描述:"本心"在常人状态下处于潜在发用状态;在当下状态中,"此心"召唤个体、发用并最终重新自我隐藏,这是一个动态的流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象山彰显了一种"德性个体"观念,即通过对当下个体的德性选择树立其自身人格尊严与价值追求,这对我们思索儒学与个体主义的关系有一定借鉴意义。
谢文洊与朱熹教育思想对台湾之影响探析
作者:黎雅真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及台湾现今社会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