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翻香令·雪
作者:刘传淑  来源:东坡赤壁诗词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宇  边城 
描述:风寒三月冷烟凝,雪萦蝶梦雨中行。云眉蹙,波眸暗,柳影凄,杜宇又声声。念人人远在边城,看花花瘦更愁生。乍堪那,潇湘馆,牡丹亭,吟尽断肠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制度的思考:以广昌孟为例
作者:黄美龄 赵红宝 吴媛媛  来源:神州(中旬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制度  传承人制度  广昌孟  广昌孟 
描述:以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昌孟”的田野调查为基础,考察该制度在具体非遗项目中的适用情况,为非遗传承人制度的调整和完善提出建议:根据民意确定传承人人选、考虑认定团体型传承人、建立和完善传承人管理机制.
论汤显祖“为作使,劬于伎剧”思想的成因
作者:储炎  来源: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达观  作使  劬于伎剧  禅学  儒家救世情结 
描述:实际影响等等因素的交互,最终坚定了汤显祖"为作使,劬于伎剧"的人生道路。
晚明狂禅风潮与汤显祖的“至”理念
作者:柳旭  来源:文艺评论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晚明时期  汤显祖  狂禅  风潮  居士佛教  阳明心学  文学思潮  兴盛 
描述:明季,佛教丛林出现了“混融三教”的局面,居士佛教亦极为兴盛,以“良知”为本体的阳明心学应时而生,并于晚明时期发生流变,衍生出“似儒非儒、似禅非禅”的“狂禅”风潮。在此狂风禅韵的浸润下,汤显祖的“
从常用意象看晏几道词中“”的遥远与虚幻
作者:吴昀珊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山词  意象  书信     
描述:晏几道的小山词虽取境狭窄,但他在小令中呈现出的至情世界让他在词界占取一席之地。小晏词多抒发离别与追忆的愁怨,所用意象集中在书信、酒和梦上。这些意象使小晏词的体现出一种与现实遥远相隔,不可触碰的虚幻
北宋嘉祐、治平年間財思潮探析:以王安石、司馬光為中心
作者:任仁仁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嘉祐  理财思潮  王安石  司马光  天地之产 
描述:的理财方案並不是僅僅针封某些具體理财措施的阐發,而是就“天地之産有常”與否,即天下财富總量是一個定量還是增量造一念作為基本出發點,建立各自之理财學說體系,從而给此後社舍歷史造程如“熙豐燮法”、“元祐
从朱陆异同到朱王异同:以、性、心、知四个范畴为中心
作者:毕游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宋明理学  范畴  朱熹  陆九渊  王阳明 
描述:的“”都具有双重性特征,既是存在于自然世界的客观之理(实然之理),又是存在于人伦世界的主观之理(应然之理)。其中,客观性是显性的,主观性则是隐性的。这一双重性是“”范畴的内在矛盾。朱陆之间
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之比较
作者:刘畅  来源:才智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爱情观  汤显祖  牡丹亭  莎士比亚  《罗密欧与朱丽叶》 
描述:通过对两部作品的分析和对比,让我们来进一步了解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戏剧的异同点,来共同促进中西方文化方面的交流。
妙不可言的《牡丹亭
作者:孙霞琴  来源:新闻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孙霞琴 梦,一定很美,于是有了“寻梦唤美”。近日,我在文化广场观看由中央芭蕾舞团演的芭蕾舞剧《牡丹亭》,深深地被杜丽娘的梦所感染。梦在十里长亭、烟花三月,咫尺之间,化作梦的美,也是创意的美
牡丹亭(2)
作者:暂无 来源:宝安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使在家里带孩子,她也不会随便穿一件肥大的棉衫。 连迟顿的丈夫何岸都注意到了她的变化。 何岸奇怪地上下打量她,眯着小眼,杨帆,我怎么觉得你有些不一样了。 杨帆嘴里打着哈哈,心里却乐得开出了喇叭花。 丈夫何岸是个极普通的男人。不高不矮不胖不瘦,扔在人堆里,就如一粒砂扔进砂堆。 杨帆二十五岁那年,一位阿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