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是相思莫相负 牡丹亭上三生路:评昆剧《牡丹亭》中的杜丽娘
-
作者:骆珞 来源:金秋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汤显祖 封建礼教 柳梦梅 爱情自由 相思 人物形象 追求爱情 个性解放
-
描述:《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剧中女主人公杜丽娘是作者描写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杜丽娘身上有着强烈的叛逆情绪,有着对爱情执著的追求和对礼教的彻底反对,她为情而死,为情而生,为中国古代文学
-
从格式塔心理学看《牡丹亭》四个英译本中“鬼魂”意象的翻译
-
作者:张玉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鬼魂”意象 格式塔 整体性 异质同构性 完形趋向
-
描述:中国鬼文化及戏剧中的“鬼”意象进行了总体介绍和分析。本章首先介绍了中国传统的鬼文化中一些重要的概念。而后则重点阐述了中国古代鬼戏当中鬼魂的分类及鬼魂意象的审美价值。第三章主要对汤显祖、戏曲《牡丹亭
-
情到深处剧亦真:从青春版《牡丹亭》和新版《玉簪记》解读白先
-
作者:刘奔 来源: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昆曲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新版《玉簪记》 新版《玉簪记》
-
描述:心对主人公的体察与观照方面有待改进.
-
写人三问
-
作者:暂无 来源:故事作文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写人 北师大版教材 人教版教材 语文课本 文学道路 顾全大局 意大利 刘绍棠
-
描述:版本的教材,我们想找几篇写人的文章,都易如反掌。
-
昆曲新美学:从青春版《牡丹亭》到新版《玉簪记》
-
作者:白先勇 来源:艺术评论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牡丹亭 表演艺术 中国文化 新美学 文化认同 西方文化 玉簪 大学生 观众
-
描述:现在是21世纪,我们中国文化走向何处,如何自处?制作昆曲就是在思考这个问题……19世纪古典文化衰微之后,20世纪受到西方文化如此大的冲击,我们的文化认同产生了危机……我在国外看了非常多的各种戏剧艺术和表演艺术,但回头一看,呀,最美的那朵牡丹花开在我们自己的后院里面。
-
一样的如花美眷 不一样的姹紫嫣红 近期沪上昆坛《牡丹亭
-
作者:艾坤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演出 昆曲 白先勇 艺术中心 临川四梦 上海昆剧团 会馆 人民币 演员
-
描述:推出的园林版《梦回·牡丹
-
白居易《琵琶行》音乐描写的继承和创新
-
作者:刘明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居易 琵琶行 音乐描写 继承 音乐形象 唐宣宗 创新 少数民族 长恨歌 胡应麟
-
描述:流传的情景——连少数民族的"胡儿"都能传唱《琵琶行》啊,可见它的流传之广、影响之大。
-
依托品牌效应 拓展演艺市场:《粉墨牡丹亭》戏曲荟萃带来的若
-
作者:徐春宏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品牌效应 品牌效应 戏曲 戏曲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拓展 拓展 大发展 大发展 市场竞争 市场竞争 思考 思考 新高潮 新高潮 软实力 软实力
-
描述:自党的十七大发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以来,各级政府部门纷纷将文化建设摆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社会各界也日益
-
笔触现精神 水墨牡丹亭:当代中国杰出人物画名家精品展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画画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当代中国 当代中国 牡丹亭 牡丹亭 杰出人物 杰出人物 精品 精品 笔触 笔触 精神 精神 杭州 杭州 绿洲景观 绿洲景观 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有限公司 展览 展览
-
描述:6月26日,由浙江新绿洲景观工程有限公司、杭州剧院云峰艺术馆、杭州宝墨轩、杭州剧院联合主办的"笔触现精神水墨牡丹亭——当代中国杰出人物画名家精品展
-
汪榕培《牡丹亭》英译本文学典故翻译技巧探析
-
作者:李学欣 来源:长城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典故 典故 译语读者 译语读者 译者 译者 杜丽娘 杜丽娘 形象鲜明 形象鲜明 原典 原典 柳梦梅 柳梦梅 喻义 喻义 正确理解 正确理解
-
描述:276句以集唐诗形式出现的典故诗句外,共涉及用典词句约达600多处。这些典语典句,或喻事喻理,或喻形喻情,为文章增辉生色,使剧作文采斐然。然而这一超凡的用典特色却为英译工作平添了无尽的艰难。然而,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