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论科学哲学研究的方向——兼与吴彤教授商榷
-
作者:郭贵春 成素梅 来源:哲学动态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科学哲学 吴彤 研究传统 哲学教学 传播 研究方向 多元性
-
描述:也论科学哲学研究的方向——兼与吴彤教授商榷
-
再谈“秘”字的衍变与秘书的起源——兼与李明佳商榷
-
作者:何坦野 来源:秘书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秘书制度 《说文》 起源关系 香草 异体字 起源与发展 再谈 《山海经》 宗教活动 《周礼
-
描述:”字。同时又说“秘”、“秘”是两个字,各有含义,后来才相通,并指出《辞海》等把它们视为异体字看待;其二,认为“不必从香草加以衍变引伸”。对此,笔者认为有
-
谢景初和“谢公笺”——兼与陈大川先生商榷
-
作者:周秉谦 来源:中国造纸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富阳 余姚 手工纸 王安石 谢氏 公元 竹纸 海塘 知县 越州
-
描述:的《中国造纸术盛衰史》。书中说:“所云谢公者,富春谢司封,景初(可解释为景福之物,景福元年为公无892年)创笺样以便尺书,因以为名。”认定“谢公笺”是晚唐时期江南富春人氏谢司封在景福(唐昭宗李晔年号)初年创制的。进而,陈大川先
-
王安石使辽考论:兼与张涤云先生商榷
-
作者:刘成国 卢云姝 来源: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送伴使 送伴使 使辽诗 使辽诗
-
描述:宋仁宗嘉祐五年初,王安石作为送伴使,伴送辽国贺正旦使回国,却未出使辽国。李壁对王安石送伴诗的注释颇有舛误,不能证明王安石曾使辽。所谓送伴使不能过境,不宜绝对化。《出塞》和《北客置酒》两诗也不足以证明这一点。从使辽来回行程、时间看,王安石不可能于嘉祐八年初使辽。
-
教育应是“教”与“育”的并重:兼与贾百义先生商榷
-
作者:马丽 来源:宁夏教育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育杂谈 先生 “教” 《宁夏教育》
-
描述:近读刊于《宁夏教育》2008年9期教育杂谈栏中贾百义先生的《教育重在育》一文,引发了笔者对教育这一重大问题的思索,现梳理成文,以就教于方家并与贾百义先生商榷。
-
象山心学视野下的九卦之序:兼与张勇先生商榷
-
作者:赵荣华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心学 九卦之序 康德
-
描述:宋代理学的易学维度,是中国学术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陆九渊虽然没有像程颐、朱熹那样系统地注释《周易》,但对九卦说的重视程度实远胜程、朱。陆九渊赋予了九卦丰富的心学内涵,而其中的某些内容与康德的实践哲学亦有一定程度的相通性。陆九渊对于九卦之序的心学诠解,是其道德哲学的缩影。
-
林则徐曾来蒲城为王鼎守丧:兼与牛济先生商榷
-
作者:郭昭明 来源:陕西史志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林则徐 牛济 王鼎 蒲城 王益谦
-
描述:对林则徐是否来蒲城为王鼎守丧,《陕西史志》2003年第一期发表了牛济先生的《林则徐未赴蒲城为王鼎守丧》一文,对此持否定态度。笔者对此问题研究了近30年,提一点不同的看法,仅供参考。林则徐蒲城之行虽未见诸文字资料,但决非空穴来风的无稽之谈。其理由如下:
-
清风半夜听鸣蝉——就《〈荷塘月色〉一疑》与宋瑞婷同志商榷
-
作者:成大家 邓绍宽 来源: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荷塘月色》 朱自清 王安石 《故都的秋》 昆虫学家 唐宋诗词 郁达夫 教师进修学校 中学语文教学 辛弃疾
-
描述:清风半夜听鸣蝉——就《〈荷塘月色〉一疑》与宋瑞婷同志商榷
-
论《牡丹亭》的和谐
-
作者:辜霞 甄山川 来源:商品与质量(焦点关注)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
-
描述:本精神的和与中的.《牡丹亭》的和谐表现在感性与理性的和谐、语言风格和人物的和谐、典雅与通俗的和谐、虚与实的和谐.
-
至情牡丹亭―汤显祖《牡丹亭》赏析
-
作者:梁秀玲 来源: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赏析 赏析
-
描述:《牡丹亭》是我国戏剧史上一部浪漫主义杰作。它所描写的是一种“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爱情,对人的情欲有了肯定的描述,对理学禁欲主义进行了强烈的冲击,为受禁锢的人生打开了一扇窗户,从而达到了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