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543)
报纸(2292)
学位论文(137)
图书(108)
会议论文(42)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4102)
历史名人 (1926)
地方风物 (34)
宗教集要 (18)
红色文化 (17)
才乡教育 (16)
非遗保护 (9)
按年份分组
2013(386)
2012(653)
2010(570)
2009(512)
2008(561)
2006(208)
1993(38)
1989(38)
1983(42)
1980(25)
按来源分组
书品(8)
书屋(7)
广东艺术(6)
艺谭(4)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2)
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
学术问题研究(1)
社会科学杂志(1)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1)
龙井问茶
作者:米娜  来源:杭州(下旬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龙井茶  茶诗  杭州  虞集  喝茶  西湖  农家  水分  主人  元代 
描述:元代虞集咏茶诗有"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漱",说的便是杭州龙井茶。到了杭州,西湖龙井万万不能错过,这闻名遐尔的江南名茶和西湖一样,成了杭州一张飘着香气的名片。金秋时节,慕着茶香,一早便从上海跑到杭州买茶。
《齐向译道行》七十三:定调高低方知难(二)
作者:金圣华  来源:英语世界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低  定调  致谢  牡丹亭  感谢 
描述:,特此一并致谢。”(《“牡丹亭”四百年青春之梦,姹紫嫣红》)
试论杜丽娘的“至情”形象
作者:陈蓉  来源:大众文艺·浪漫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至情  酷理  追求 
描述:牡丹亭》塑造了一个具有强烈的生命感召力和艺术感染力的新的女性形象杜丽娘。杜丽娘这个艺术形象为情“生可以死,死可以生”,为恃的实现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井最终冲破封建社会礼教的篱笆
大法官黄松有落马
作者:晓雨  来源:前卫·大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从农村苦孩子到司法高官 1957年12月,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县莲上镇兰苑村,在一个旧祠堂内,黄松有呱呱坠地。旧祠堂是土改后当地政府分给他家的住所,几辈务农的家世,让父亲深知种地的艰辛。从小聪明伶俐的黄松有,似乎让父亲看到希望。 为了让他以后有出息,父亲决心送他读书。1968年,黄松有从村小学毕业,考入澄海县东方红中学,因成绩优异在班上担任学习委员。他还写得一手好字,校刊上经常会看到他出色的毛笔字。 高中毕业后,由于尚未恢复高考制度,黄松有没有上大学的机会。他想利用自己会唱潮剧的特长,进入县潮剧团,结果因户口问题未能如愿,只好不情愿地回乡务农。当农民的黄松有依然晕染着文化气息,他在家门口写了一副对联,上书“日出锄头备箕筐,夜来箫弦琵琶筝”,令村民们啧啧赞叹。
后生可畏:廖聪印象
作者:周敬新  来源:大江周刊(焦点)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四梦  南昌大学  汤显祖  柳梦梅  演员  南柯  青年  传统艺术  戏曲表演  民族艺术 
描述:不乏实力的青年演员正挑起赣剧振兴的大梁。2010年6月29日,省艺术剧院隆重上演新编赣剧《临川四梦》,反响热烈,扮演
天香紫钗
作者:暂无 来源:东莞时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因花形盛大、丰美娇艳,牡丹历来被誉为百花之王,所谓国色天香。在老银中,雕刻有牡丹图案的首饰也往往显得格外精致美观,又有荣华富贵的寓意,故此也成了非常受藏家欢迎的一个品种。而众人追捧,精品也越来越难觅。我收老银以来,觉得略微看得上眼的牡丹图案藏品,也就是这一支簪子。 簪子用蝶恋花题材,蝴
潮的粤剧《紫钗
作者:暂无 来源:戏曲品味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潮的粤剧《紫钗
汤显祖与《牡丹亭
作者:李秀萍  来源:吉林文史出版社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1550  1550  1616  1616  人物研究  人物研究 
描述:汤显祖与《牡丹亭
将义演《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潮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为了支援青海玉树地震灾区,中央芭蕾舞团决定用义演为玉树灾区捐款。4月30日和5月1日,他们将在天桥剧场上演两场中国经典芭蕾舞剧《牡丹亭》,所得款项将全部捐献给玉树地震灾区。目前,中央芭蕾舞团已经先行
可叹《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姑苏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李正 《牡丹亭》这出戏是昆曲,初演于明朝万历年。上世纪三十年代,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也曾为它乐演不疲。直到今天,白先勇先生还把它请出了国门,又引起了黄头发蓝眼睛们的惊羡和赞叹。《牡丹亭》究竟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