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18)
报纸(30)
图书(20)
会议论文(3)
学位论文(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60)
地方文献 (9)
宗教集要 (3)
地方风物 (2)
按年份分组
2012(3)
2011(4)
2008(14)
2001(4)
1997(5)
1995(7)
1994(9)
1987(3)
1985(2)
1974(2)
按来源分组
文献(2)
当代传播(2)
破与立(2)
政府法制(1)
江西画报(1)
文博(1)
语文知识(1)
英才(1)
北京物价(1)
法律文化研究(1)
一生与一文--评汤显祖的《论辅臣科臣》 兰州
作者:卢耀华  来源:秘书之友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一生与一文--评汤显祖的《论辅臣科臣》 兰州
政论文写作的范例——王安石《上时政》读后
作者:沙雁  来源:当代传播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读后  王安石  论文写作  典型性  文字  政治  政论文  晋武帝  新闻文体  宋仁宗 
描述:中收集的许多名篇如《过秦论》,《出师表》《谏太宗十思》等等,至今脍炙人口,传诵不衰。最近读王安石《上时政》,由于它谈的是关系变法革新的思想基础问题,结合当前的改革,读来倍感亲切。在写作上,这篇
一生与一文——评汤显祖的《论辅臣科臣
作者:卢耀华  来源:秘书之友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论辅臣科臣  申时行  政治生涯  张居正  政治理想  丧失机遇  《牡丹亭》  张四维  《南柯梦》 
描述:的政治生涯也是很有光彩的。他出身于书香门第,祖上虽无高官厚禄,但家中衣食丰
王安石的《言事书》与司马光的《论财利
作者:顾全芳  来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王安石  《论财利  节省开支  发展生产  宋神宗  农工商  言论  改革设想  文集 
描述:由于史学家对《言事书》评论较多,而对《论财利》则重视不够,本文重点探索后者的内容及其意义,
由远而近,后发制人 : 王安石《上时政》浅析
作者:方少云  来源:应用写作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散文评论  上时政  浅析 
描述:由远而近,后发制人 : 王安石《上时政》浅析
郑子瑜的《唐宋八大家古文修辞偶举要》
作者:龚言  来源: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宋八大家  郑子瑜  修辞  《论语》  柳宗元  欧阳修  语文课本  王安石  古文《尚书》  韩愈 
描述:郑子瑜的《唐宋八大家古文修辞偶举要》龚言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郑子瑜教授,近复撰著《唐宋八大家古文修辞偶举要》一书,系自清人沈德潜所编纂的《唐宋八大家古文》中选出151篇,逐篇指出其修辞偶
汤显祖《论辅臣科臣》的历史意义与深广影响
作者:蒋星煜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论辅臣科臣  申时行 
描述:权势财富贪得无厌,有鉴于此,乃上《论辅臣科臣》,请万历皇帝彻查。此一上,举朝震惊。汤显祖被降职为徐闻典史,但所检举之渎职科臣不久即被查处,申时行亦不安于位而卸任。汤显祖受此打击,深知宦途险恶
《辞源》“三礼”条目误例析(之四)
作者:骆伟里  来源: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礼”  《辞源》  路寝  郑玄注  《周礼》  仪礼    例析  酒礼  北京大学出版社 
描述:现代科学手段,综合利用文字、音韵、训诂、版本、校勘、考古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方能洞悉其真谛。“三礼”诚然难读、难记、难懂,但为了继承这份宝贵历史遗产,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我们必须认真地把它读懂读通,切忌望文生义,更不能数典忘祖。
李东阳《上孝宗》与有关古代诗文片断的比较
作者:董连祥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东阳  古代诗文  李文和  明王朝  艺术魅力  白居易《卖炭翁》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师范专科学校  批判现实  王安石 
描述:李东阳《上孝宗》与有关古代诗文片断的比较董连祥弘治十七年(15O4),阙里孔庙的重修、扩建工程完毕,明孝宗派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前往祭奠孔子。李东阳从曲阜返回京城,立刻呈上一份仅四百余字
《辞源》“三礼”条目误例析(之六)
作者:骆伟里  来源: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辞源》  “三礼”  北京大学出版社  礼记正义  例析    《周礼  辞书编纂  中华书局  仪礼 
描述:52.[愷乐] (?)(下略。)(?)见“豈乐”。 按:此条义(?)“见‘豈乐’”。“豈”字在第四卷“豆”部,该字有ai、kai两读。“豈乐”之“豈”当读kai,属第二读音。因而,此条义(?)应作“见‘豈2乐’”。“豈”后所漏“2”字当补。从辞书编纂学的角度来看,这叫做参见条目照应不周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