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高一本国史下册教学计划(本学期教学参考)(续)
作者:暂无 来源:历史教学 年份:195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官僚地主  王安石  黄巢  北宋  政策  内部矛盾  人民利益  注意事项  教学计划  北方 
描述:7、黄巢起义官僚地主和商人共同吸取农民血汗,他们的内部又因各种矛盾而削弱,在这种情形下,农民得到良好的起义条件。 (1)黄巢檄告天下说明起义宗旨,得到人民拥护。 (2)黄巢的进军,在藩镇割据的情况下
关於王安石“免役法”的几个问题
作者:何林陶  来源:史学集刊 年份:195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免役法  官僚地主  北宋  差役  小地主  五等  力役  神宗  民户 
描述:‘免役法’是王安石新法的一部分。它是针对北宋差役的严重弊害而提出的。由于北宋政府加在农户头上的差役的繁重,使得广大农户(包括农民和一个部分地主)陷于破产的境地。因此,当王安石提出改革措施时,便把
高一本国史下册教学计划(教学参考)(续)
作者:暂无 来源:历史教学 年份:195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  南宋  蒙古族  王安石  人民武装  官僚地主  文天祥  力量  大地主  民族英雄 
描述:丑、建立国家权力机构,分设掌管民事警察和兵马两部机关。寅、任用功臣和亲属分守各地。卯、给功臣以各种特权。辰、建立宿卫武装。 (根据课本第一节参考吕著中国民族简史P73——80及简明中国通史P573——575)
瓷苑拾零
作者:陈柏泉  来源:南方文物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炳  吉州窑  游记  崇祯  托子  宋墓  北宋  茶具  白釉  托盘 
描述:(一)注碗及其流行时代 我国古代饮酒的主要用具之一是注壶。注壶自唐代以来广泛流行,当时称注子,也有叫偏提的。其中有的注子与碗配套,即将注子置于深腹碗中,注入热水,用以温酒,则是一种很为考究的酒具,一般称之为“注碗”。今发现的注碗多为瓷质,但也有银质的。其中有的注碗制作精巧,造型别致,装
欧阳修及其詞
作者:躬庵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5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王安石  北宋  小地主  身世之感  大地主  成就  古文运动  封建社会  生活 
描述:)。年六十六。晚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文忠。修学問淵博,尤有知人之识,知貢举,苏軾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門。撰有“新唐書”本纪志表、“新五代史”、“六一居士集”等。修出身中小地主家庭,以科第起家,虽然代表大地主阶級利益,屬于守旧派。但是由于他是一位生四岁丧父,受寡母“以荻画地”教养的孤儿,經历过一
《登飞来峰》及《元日》赏析
作者:申君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重要地位  北宋  飞来峰  咏物诗  王安石  封建政治  内心世界  赏析  境界  寄托 
描述:诗人本来就醉翁之意不在酒,不过假物寄意,借景托情,看来在写景咏物,其实却另有寄托。对前一类诗,我们应当从所写景物内去体会诗人的喜怒哀乐之情;对后
论苏轼的安边御敌思想和爱国诗篇
作者:刘乃昌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族矛盾  北宋  王安石变法  苏轼  边疆少数民族  边防  司马光  战争  爱国诗篇  陕西 
描述:一个才华出众、视野广阔而执着于现实的作家,对于自己时代的边防危机和民族矛盾是不能不予以深切关注的。苏轼正是如此。他不但是人民疾苦的真切同情者,而且是热忱的爱国者。但是由于苏轼向以出色地歌咏祖国壮伟河山、抒发个人生活激情著称,因此人们对于
书作二品
作者:曾印泉  来源:南方文物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曾巩  楷书  唐人  墓志铭  北宋  书丹  外意  代名  南丰县 
描述:(一) 沈辽书曾巩墓志(藏江西省博物馆) 抚州地区宋代名人的记载不少,但直接可徵的文物,只有南丰县出土的曾巩墓志铭一件。 此志书丹者沈辽,北宋钱塘人。字睿达,史称其文雄奇崎丽,尤长诗歌,趣操高爽
试论宋初的法制建设
作者:张其凡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法制建设  士大夫  北宋  曾巩  《刑统》  自振  律令格式  社会  《宋史》  欧阳修 
描述:北宋学者曾巩指出:“孟唐之弊,自天宝(742——756)已后,纪纲寝坏,不能自振,以至于失天下。五代兴起,五十余年之间,更八姓,十有四君,危亡之变数矣。”所谓纪纲,即指法制。曾巩把法制的破坏作为唐朝
苏轼的政治态度剖析
作者:陈启汉  来源:学术论坛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政治态度  司马光  统治阶级  三十年  保守派  旧党  利害冲突  北宋  大地主 
描述:党之争和派系之间的互相倾轧交错在一起。充分反映了这一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复杂性。这场党争持续有三十年之久,斗争出现过几次反复。一党得势,对敌党肆意报复,党争愈演愈烈。于是相互报复和政见冲突,也交织在一起。从而使得这场党争的复杂性也就更突出了。苏轼毕生的政治生涯都是在这场复杂曲折的党派斗争中度过的,因而他的政治表现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