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016)
报纸(159)
学位论文(15)
图书(4)
会议论文(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29)
宗教集要 (366)
红色文化 (1)
地方文献 (1)
按年份分组
2014(194)
2011(79)
2010(50)
2009(58)
2008(50)
2007(53)
2003(21)
2002(15)
1995(23)
1985(23)
按来源分组
文史知识(10)
名作欣赏(9)
中华遗产(4)
旅游(4)
镇江高专学报(2)
新语文学习(小学中年级版)(2)
江苏政协(2)
小说月报(原创版)(1)
阅读与鉴赏(1)
中国地名(1)
秦观对婉约派词风的继承与发展
作者:马建新  来源: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继承与发展  婉约派  柳永  柳词  《淮海词》  苏轼  词风  创作道路  晏几道  苏门四学士 
描述:的患难之交,在文学上又是志趣相同的良师益友,而苏轼又是诗词文俱有盛名的一代泰斗,按常理来讲,
东坡与刚峰
作者:鲁枢元  来源:山花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海瑞  苏东坡  皇帝  海南  情性  提前退休  理性人  宋神宗  王安石 
描述:,在生命的晚年被宋神宗一贬再贬,当无地可贬的时
宋代蜀人论杜
作者:杨胜宽  来源: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甫  杜诗  苏轼  代蜀  艺术成就  文艺思想  蜀学  王安石  人论  魏了翁 
描述:宋代蜀人论杜杨胜宽安史之乱进入第五个年头(759),杜甫辗转来到四川,先后在成都、两川各地及夔州寓居转徙达八年多,留下的诗作近950首,占其全部创作的三分之二。诗人的成就不仅反映在创作数量上的丰收,更重要的是,四川创作期是杜诗由初步成熟走向艺术峰颠的...
宋人笔记中的宋刻珍本-《甲申杂记》和《闻见近录》
作者:丁瑜  来源:文献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人笔记  宋本  杂记  苏轼  史料价值  珍本  图书馆  士大夫  王安石  中华书局 
描述:,所以其内容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可补正史之不足。近年中华书局校点排印了多种宋人笔
苏东坡丢丑
作者:暂无 来源:语文世界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东坡  陈季常  丞相  黄州  恭敬不如从命  菊花  苏轼  狐狸  任职期满 
描述:人们都知道苏东坡是宋朝一位有名的大文学家。这个人天资聪明,过目成诵,出口成章。但他也因此欠谦虚谨慎,爱耍小聪明显露自己,常常出丑。苏东坡在湖州做了三年官,期满回到京都。有一次到丞相府去拜见丞相荆国公王安石,王安石睡觉未醒,他暂在王安石的东书房喝茶等候...
宋诗四首
作者:暂无 来源:语文世界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清照  三折肱  黄庭坚  王安石变法  庐山  宋统治者  五言绝句  自然景物  苏轼  《神宗实录》 
描述:宋诗四首支佩尧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①。遥知不是雪②,为有暗香来③。〔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北宋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他二十一岁中进士。在任江浙诸省地方官吏时,就显示出不平凡的政治才能。宋神宗时,任宰相,积极...
苏辙在齐州
作者:张传实  来源: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辙  王安石  苏轼  济南城  大明湖  欧阳修  曾巩  熙宁  社会秩序  青苗法 
描述:南任齐州掌书记(知州的从官),在济南住了三年。在此期间,齐州知州更换频繁,新旧交替之际,他则“摄守济南”。苏辙到齐州为官时,正当连年大旱,“赤地千里”,豪强侵暴百姓,社会秩序很不安定,齐州“号为难治”。曾巩知齐州时曾为此用了很大精力。掌书记虽为从官,却不如在陈州任教授消闲清静。他在《自陈适齐戏题》诗中写道:“陈风清净眠真足,齐俗强梁懒不容。”但他愿意到齐州经受一番磨炼,接着写道:“久尔安闲长自怪,此行磨折信天工。”
漫话大雅堂
作者:陈伯勋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雅正  江西诗派  诗歌革新  黄庭坚  欧阳修  王安石  宋哲宗  杜甫  诗风  苏轼 
描述:。眉州丹棱县名士杨素听说后,便专程去黔州请黄庭坚手书杜甫两川夔峡的全部诗作,镌刻于石,并于丹棱城南三里许修建高屋广楣,庇藏所刻诗石。元符三年(1160年)竣工,黄庭坚题名大雅堂”,并作大雅堂记》以记“《其事。《大雅堂记》说,杜甫以来“四百年斯文委地,文章之土,随世所能,杰出时辈,未有升子美之堂者。”接着他还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个重要理论观点:“虽然子美诗妙处,乃在无意于文,夫无意而意已至,非广之以国风》,雅《颂》,深之以离骚》,《《》,《《九歌》,安能咀嚼其意味,闯然入其门耶,……使后之登大雅堂者,能以予说深而求之,则思过半矣。”(见《豫章黄先生集》卷十七)后来人们就以能否登大雅堂来衡量、区别文学艺术雅正或粗俗的标准了。但正如他在大雅堂记》及其刻杜子美巴蜀诗《《序》中所说的,他倡导学习的只是杜甫到夔州以后的诗。这部分相...
借游言志各辟蹊径--《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对读
作者:王茂恒  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褒禅山记》  《石钟山记》  王安石  苏轼  高中  语文教学  教材研究  文言文 
描述:借游言志各辟蹊径--《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对读
大宋文臣的非正常生活
作者:王镜轮  来源:报刊荟萃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士大夫  王安石  宋朝  朝云  儒道互补  文臣  回归自然  文职官员  赵普 
描述:儿游水,鸟儿归林,自由、散漫、诗意、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