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试论徐渭戏剧的批判理性精神
作者:王金钢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批判理性精神  戏剧形式  《四声猿》  戏剧创作  文艺思潮  戏剧理论  科举制度  汤显祖  《歌代啸》  批判现实 
描述:窗口,以《四声猿》为中心(因《歌代啸》作者尚有争议,故不作本文论述重点.但笔者
试论晏殊词的空幻情结
作者:王丽洁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空幻情结  圆融观照 
描述:由于受到佛教影响,空幻情结使晏殊词的情感体验和表达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以入世的热烈情怀,照破有情世间之空幻实相,时时谛观身心当下的每一丝悸动,将其化为俊拔、超越的审美艺术境界,是晏殊词独特风格之所在。
试论李觏的重农思想
作者:赖井洋  来源:韶关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重农  重农  均田  均田  薄税  薄税  强本  强本  平籴  平籴 
描述:李觏,北宋时期具有重农思想的伟大思想家,其经济思想以重农为核心,为此提出了“均田”、“薄税”、“强本”、“平籴”等发展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的思想。
试论北宋变法派军事改革的成功
作者:赵涤贤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军事改革  变法派  王安石变法  宋神宗  北宋  熙宁  战争  保甲法  元丰  军事训练 
描述:试论北宋变法派军事改革的成功赵涤贤在王安石变法研究中,以往人们总是认为:变法的最终目标“远未达到”,因为它没有改变“以社稷为忧”和“惧于夷狄”的局面,所以“失败”了①;或者认为:将兵法“未见实效
试论岑参七言古诗的艺术风格
作者:张学忠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七言古诗  岑参  边塞诗人  独特风格  七言歌行  胡应麟  诗歌  艺术风格  高适  初唐四杰 
描述:歌行,……高、岑、王、李,音节鲜明,情致委折,浓纤修短,得衷合度。”(《诗薮·内卷》)清沈德潜也说:“王、李、高、岑四家,驰骋有余,安详合度为一体。”(《唐诗别裁·凡例》)但前人在评论岑诗的具体风格时,亦有不够精当之处,即总是把岑参和高适的诗放在一起,统概之曰:“悲壮”。这种评论起源于宋朝严羽,他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讲道:“高岑之诗悲壮。”此后代相沿袭,成为定论。如胡应麟云:“高岑以悲壮为宗。”(《诗薮·内卷》)明高棅云:
试论汤翁晚期剧作的曲调性格
作者:章军华 张朝霞  来源: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南柯记》《邯郸记》主腔曲调性格 
描述:绪的激宕变化.
试论曾巩杂记文的特色
作者:王正兵  来源: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杂记文  特色 
描述:“唐宋散文八大家”中曾巩受人争议最多。解读《元丰类稿》中的三十四篇杂记文 ,总结其艺术特色 ,既有助于理解曾文雍容平和的独特风格 ,也有助于重新认定曾巩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试论吴澄易学的理气论思想
作者:章伟文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气  理气先后  理气有无  易之象皆实有 
描述:是在本体问题上, 发展了《易·系辞》中的元气生机观,使儒学基本上摆脱了以“空寂”、“虚无”为特征的 佛、道本体论的影响。其次,理气不可分,理在气中为儒家追求在现实中超越奠定了理论基 础。第三,吴澄区分理与气,区分功能与实体,比张载仅立“清虚一大”为万物源有更多的 合理性,为儒家的成圣成贤的修养论奠定了基础。
试论《诗薮》体例对文学史写作的意义
作者:王明辉  来源:阴山学刊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应麟  诗薮  体例  文学史 
描述:胡应麟的《诗薮》是明代中晚期一部较突出的诗学专著,学界对其研究一直不够,尤其是其体制意义,更是很少人涉及。事实上,《诗薮》在体例、结构、方法等方面建立了批评著作的新标准,对后来诗歌史乃至文学史的创作影响很大,《诗薮》可以被看作真正意义上的一部诗歌史著作。
试论李觏法制思想的伦理意义
作者:靳晓娜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刑法  刑法  一致于法  一致于法  宽容  宽容  公正  公正 
描述:李觏的法制思想首先强调“刑”“礼”相辅,反对重刑,体现了宽容精神。他还提出“天子与天下共法”即“一致于法”的主张,反对救赎,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公正。这些观点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但由于他不可超越的时代局限,也有诸多不足。对此后人应认真研究,以服务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