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词的圆满与宋代的人文生态
-
作者:蒋勋 来源:全国新书目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 知识分子 宋词 宋朝 苏东坡 王安石 范仲淹 欧阳修 种生命 谈判
-
描述:场美的沉思。 非常奇特的内省经验 我跟很多朋友提到说,今天你去台北故宫看看,宋代有那么精彩的文物精华,我记得从小学开始读到的所有写中国历史的书当中,宋朝都是一个积弱不振的时代,我们对于宋朝很简单的认识就是积弱不振,每打必输,称臣纳贡。所以它在我们心里是一个你所不喜欢的朝代。可是我们从来没有想过一个朝代这么积弱,可是却延续了三百年,而且这么懂谈判,这么懂签约,在西夏、辽金、蒙古这么强的敌人当中,它存在了三百年,最后让所有的人佩服它的文化之高。我举过一个例子,有一次打仗失败以后,辽国说,你可不可以这一次不要赔款,你给我们几部十三经。辽国非常希望得到书,因为他们没有书。宋朝说,不行,我加倍给你钱,我不给你书。那种语言之间的自负,文化上的自负,其实是我们过去从来没有注意的,也就是说我们一直在注意的是政治上谁是强势,我们从来没有歌颂文化上的强势。
-
朱子与中国文化
-
作者:朱瑞熙 来源: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中国文化 王安石 伦理学 太极 理学家 思想理论体系 理气观 天人感应 宋孝宗
-
描述:赞成汉儒的天人感应说,又反对王安石的天人"全不相关"说。用"一分为二"表达事物的对立统一现象。从理气观、伦理学等方面批判佛教。他的集大成的理学体系最后获得统治阶级的承认和推崇,被视为当时新的占统治
-
“唐宋八大家”之称探源
-
作者:暂无 来源:天津政协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宋八大家 探源 文章 唐宋时期 代表作家 柳宗元 大散文 欧阳修 唐顺之 王安石
-
描述: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来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唐宋八大家"的称谓究竟起于何时?据查,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
-
官逼民刁
-
作者:乐朋 来源:杂文月刊(文摘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权利意识 老百姓 王安石 执法 官员 社会 官府 民众 城管 良善
-
描述:民。虽然高低先生说,狗官是"对狗的侮辱",但我以为,老百姓骂狗官,不妨视为是对贪官、坏官、恶吏的通称,传神而直白。说个历史故事。
-
仁宗朝何以人才济济
-
作者:张军 来源:学习月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范仲淹 中国历史 科学技术 吕夷简 包拯 长足发展 社会繁荣 宋代 柳永
-
描述:北宋传九帝,仁宗居第四。仁宗13岁继大统,54岁驾崩,在位42年。除前13年刘太后垂帘听政外,实际执政30年。在这42年历史中,北宋边疆内,国家安定,社会繁荣,文化和科学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尤其是人才之兴盛,在宋代,乃至在中国历史的其他朝代都不多见。
-
皇帝的女儿守妇道
-
作者:赵炎 来源:文史博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驸马 唐代皇帝 妇道 王安石 宋代社会 宋太祖 宋徽宗 宋神宗 孝敬 家庭
-
描述:人们往往惯用"妇道人家"来说女人,似乎女人守妇道才是正道,既要贞节、孝顺,又要卑顺节俭。公主是皇帝的女儿,驸马娶公主不叫娶而叫"尚",一个"尚"字便足以说明公主在家庭中地位高于驸马,高于公婆。因此,让公主恪守这些妇道恐怕很难,即便恪守了,也会走样儿。
-
“推阐理势”:苏轼政治哲学的逻辑理路
-
作者:张宏斌 来源:原道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政治哲学 逻辑理路 政治制度 王安石 天道 人性 社会规则 绝对性 本体
-
描述:如何呢?下文拟主要稽考其生平、文字创造、经解等以察之、详之。
-
触摸江南
-
作者:唐子若 来源:中学生优秀作文(初中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江南 客店 夏日 古典音乐 王安石 东南方 多雨 浅蓝色 防水 指导教师
-
描述:我曾经多次对友人说,我爱江南。爱它春日里花的姹紫嫣红;爱它夏日里柳的婀娜多姿;爱它秋日里枫的飘飘洒洒;爱它冬日里雪的银装素裹。它
-
做自信的舞者
-
作者:王勇 来源:课外阅读(中下)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舞者 自信 《梅花》 语文成绩 卜算子 王安石 毛泽东 讲解
-
描述:有点疑惑。
-
经学视阈下的荆公新学论略
-
作者:高明峰 来源: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经学 荆公新学 王安石 经世致用 道德性命 杂糅百家 解字通经 穿凿附会
-
描述:上地位而言,一方面终结了汉唐注疏之学,确立了以《三经新义》为代表的义理之学;另一方面,掀起研治道德性命之学的风潮,为宋学的转型,即由义理之学转向性理之学作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