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苕溪渔隐论宋诗调之形成:以欧、王、苏、黄诗风为例
作者:张高评  来源:中国学术年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苕溪渔隐曰  欧阳修  王安石  苏轼  黄庭坚  宋诗  推陈出新  创意造语 
描述:探讨了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网站的构建及其应用等问题,旨在充分发挥课程网站在教学中的优势,实现课堂教学与课程网站的优势互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九家集注杜诗》中宋代祁、王安石、黄庭坚三家注杜考
作者:赵曼 陈景阳  来源: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黄庭坚  《九家集注杜诗》 
描述:探究该书对、王、黄注的收列情况,并结合《杜诗详注》、《杜集书录》等相关注杜之作浅析这三家之注的其他收列和流传情况。
版《唐女郎鱼玄机诗》递藏史上的一个环节
作者:封治国  来源:新美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鱼玄机  沈氏  北山  王烈  浙江省嘉兴市  唐人  南宋  日记  收藏  印记 
描述:。黄丕烈曾详细记录下获得此书的过程
词坛沉寂与“南词”北进:初百年词坛考察
作者:沈松勤 楼培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词坛沉寂  四大词人  柳永  张先  晏殊  欧阳修  “南词”北进 
描述:晏殊、欧阳修等词人先后由南入北,将词从南方送至北方,取得“南词”北进的重大进展,使汴京成为继西蜀成都、南唐金陵之后的词坛中心,承先启后,融合南北,开创宋词一代新风。
初儒释混融现象:以李觏与契嵩为例
作者:盛应文  来源:学术探索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礼教  夷夏之辨  儒释互补 
描述:宋学受佛教之影响不言而喻,而关于儒释两教之影响却是双向进行的,一方面儒家白大其教恢复自家门庭,积极吸纳佛家之义理重建儒家之形而上学以与佛家抗衡;而另一方面面对儒学复兴运动中声势浩大的排佛运动,佛门
《西塘先生文集》版本源流考述:兼补《全文》二篇
作者:罗昌繁  来源:文艺评论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文集  《全文》  版本源流  西塘  王安石变法  考述  《宋史》  关键词 
描述:1073),郑侠绘《流民图》,上《论新法进流民图
和谐发展理念贯穿始终顾政宇池晓沈海张林洪王蕾董宏蒋惠玲
作者:暂无 来源:嘉兴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记者集体采写 本报讯12月26日和27日,顾政宇、池晓、沈海、张林洪、王蕾、董宏、蒋惠玲、林斌、吴炳泉、沈建坤、单志荣同志分别来到各个代表团,围绕十一届市委工作报告和市纪委工作报告
展示抚州文化特色魅力和风采罗汉灯、傩面雕、蛋雕亮相世博会
作者:暂无 来源:临川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展示抚州文化特色魅力和风采罗汉灯、傩面雕、蛋雕亮相世博会
张志红再演杜丽娘 吴山现场作画为《牡丹亭》造势
作者:暂无 来源:青年时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时报讯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作为昆曲最为经典的剧目之一,汤显祖这一传唱了四百多年的惊世之作《牡丹亭》地位举足轻重,柳梦梅与杜丽娘生离死别的爱情故事,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都让人津津乐道。6月26日,浙江昆剧团的保留剧目《牡丹亭》将再度登陆杭州剧院,担纲女主角的,是梅花奖得主、浙昆当家花
电视连续剧《牡丹亭》年在我市拍摄:钟利贵看望省文联领导及
作者:胡新平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3月21日下午,省文联党组书记俞向党、中视精彩影视文化中心董事长熊诚一行来抚,就拍摄30集电视连续剧《牡丹亭》的有关事宜进行洽谈。市委书记钟利贵在抚州宾馆看望了俞向党、熊诚一行,对汤显祖名剧《牡丹亭》在我市拍摄表示欢迎,并要求相关部门全力配合,努力把30集电视连续剧《牡丹亭》打造成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