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显祖《牡丹亭》写于遂昌 “班春劝农”再现400
-
作者:暂无 来源:扬子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今年是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诞辰460周年。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汤显祖文化·班春劝农”活动,在汤显祖的传世名著《牡丹亭》原创地,浙江遂昌县石练镇的淤头村上演。典礼仪式上,“昆曲十番”“台阁”等非遗表演,让时光倒回400年前,重现明代乡村的民俗文化景象。
10位乐手依次端坐,一声云锣响,各种乐器
-
被杀183年才平反,汤显祖为其建墓方孝孺墓3次被毁3次重修
-
作者:肖雷 来源:扬子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的遗迹。这些遗迹总让人感觉到,我们距离历史那么近,近到触手可及。扬子晚报今起开设专栏,就来说一说历史上
-
仁贤名都品陶成风景
-
作者:陶 仁 来源:扬子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上图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储立之作品。
5月的宜兴,春意盎然,生机勃勃。作为陶瓷界的“盛会”,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日前吸引了来自全国9个省13个陶瓷产区的百余名大师聚首宜兴,宜兴陶瓷艺术展、陶瓷产业论坛……一道道艺术交流大餐吸引了中外游客。
陶瓷艺术展是彰显宜兴陶瓷产业发展成就的窗口,
-
王安石后人来宁祭扫王安石父兄墓
-
作者:暂无 来源:扬子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去年9月,南京将军山意外发现宋代名相王安石的父亲和长兄墓葬。今年清明期间,江西王安石故里,东乡县上池村的村民们由村长带队,携带族谱和100多户村民联名签字的材料来宁,诚意祭扫寄托哀思之余,希望游说有关部门,将王安石父兄墓迁回江西老家。但南京文物部门表示,已经决定将王益和王安仁的墓葬以就地回填的方
-
《北宋政治 改革家王安石》
-
作者:暂无 来源:扬子晚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北宋中期积弊至深、内忧外患扰攘之际,政治改革的领袖人物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流俗之言不足恤”的精神,一身任天下之责,推动富国强兵为宗旨的变法革新运动。王安石“三不足”的境界,使他成为当时思想界的先进人物,同时也成为脱离了广大知识阶层的人物,加上政治风云的变幻,倾泻于王安石身上的污泥浊水,
-
游半山园 忆王安石
-
作者:暂无 来源:扬子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半山园,这个由一代名相王安石所取,从北宋年间沿用至今的地名,对南京人来说并不陌生。但真正了解它的含义、能够身临其境体验其意趣者并不多见。“半山园”位于中山门,并藏在军事禁区海军指挥学院里。昨天,南京市“追忆历史名人,弘扬科学创新精神”主题文化活动在半山园启动第一站。记者得以参观到“半山园”。不过
-
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
-
作者:暂无 来源:扬子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身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王安石留给后人巨大的想像空间。在我们心目中,王安石是一个很坚决、很有意志力的人,可是谁又能想到这样一个果敢坚决的大人物,在生活中竟然是一个非常天真的人。为此,他没少挨朋友们的“整蛊”,有的时候普通百姓甚至也能呵斥他两句。这样对比反差的个性特点和人生经历,到底是怎样形
-
王安石缘何写《泊船瓜洲》
-
作者:暂无 来源:扬子晚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贵报5月1日A5版,在题为《镇江西津古渡今起迎客》新闻报道中说:“宋熙宁元年春,王安石应召赴京,从西津渡扬舟北去,写下了名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缘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从上述引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王安石是应召赴京,从西津渡扬舟北去时,写下这首诗的。但这种说法,与王安石
-
将军山发现王安石父兄之墓
-
作者:暂无 来源:扬子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考古人员正在现场挖掘。蔡震 摄 南京将军山南麓依山伴水,历史上就是个风水宝地。随着佛城西路某别墅群的建设,除了明代功臣沐英家族墓一个个被发现,一个月前,又发现了被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宋代一代名相、“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父亲王益的墓葬。而昨天下午,工地上又传来消息,就在对王安石父亲墓葬进行
-
专家建议南京拍海瑞王安石
-
作者:暂无 来源:扬子晚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海瑞、王安石、“南京条约”……与南京有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故事数不胜数,昨天在“第三届中国(南京)软博会文化创意产业与信息技术发展论坛”上,南京大学教授、中国城市社会学会副会长、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会长张鸿雁提出了不少关于南京开发城市文化资源的建议,他特别讲到了在南京度过人生最后阶段的历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