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钱谦益对明代文学的评价和总结
-
作者:刘守安 张玉璞 来源:学习与探索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代文学 钱谦益 公安派 诗文创作 《列朝诗集小传》 前后七子 文学主张 汤显祖 李梦阳 王世贞
-
描述:作为明末清初文坛领袖,钱谦益诗文成就甚大。在理论方面,他对整个明代文学的总结和评价,全面、系统,多有卓见。虽不免苛刻,但当时及以后均无能比者。本文列述钱氏对明代文学的总结、评价,认为这对于清初以至整个清代文学(主要指诗文创作)都具有一定的影响,是钱谦益在文学方面的一个重要贡献。
-
论中国古典美学中的解释方法
-
作者:樊美筠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典美学 “诗言志” 言不尽意 传统解释学 《庄子》 解释方法 王夫之 “情” 汤显祖 郭象
-
描述:论中国古典美学中的解释方法
-
澳门的戏剧活动与作品
-
作者:郑炜明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澳门 戏剧活动 剧本创作 粤方言 话剧 戏剧演出 戏剧界 汤显祖 《红豆》 戏剧发展
-
描述:一、《牡丹亭还魂记》与澳门 澳门与戏剧文学的关系,应自明朝的汤显祖起。汤显祖于1598年完成了《牡丹亭还魂记》的写作,在剧中就有提到澳门,例如第六出《怅眺》: (丑)老兄可知?有个钦差识宝中郎苗
-
历史优先性原则与小说史研究——评《中国言情小说史》
-
作者:元者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言情小说 中国小说史研究 优先性原则 《金瓶梅》 《如意君传》 文学史研究 中国古代 《牡丹亭》 汤显祖 《红楼梦》
-
描述:历史优先性原则与小说史研究——评《中国言情小说史》
-
光照临川之笔——试析临川对联文化的群众根基与历史渊源
-
作者:范锦文 来源:对联.民间对联故事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对联文化 历史渊源 临川文化 临川市 试析 根基 赣抚平原 汤显祖 张居正 王安石
-
描述:“岿岿羊城育人杰;滔滔汝水自风流。”这是在江西省临川市流传已久的一副古对联。始建于公元1996年的临汝县,后改为临川市,公元762年,城址由赤岗迁至羊角山,临川又别称为羊城。它位于赣抚平原,历来以“钟灵毓秀”之地闻名遐迩。早在初唐年间,王勃就在《滕王阁
-
《徽派版画环翠堂园景图》考
-
作者:张国标 来源:美术之友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徽派版画 园景 徽州 汤显祖 园林建筑 民俗风情 中国版画 松萝 郑振铎 休宁
-
描述:《徽派版画环翠堂园景图》考张国标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徽派版画环翠堂园景图》是一幅地方色彩浓郁的民族民间风俗版画图卷。从中可以考察出当时徽州一带地理风貌,尤其是社会各阶层人们的生活习俗、风土礼仪。它也是一幅园林园景图,是研究明代中晚期徽派园林建筑不可...
-
谈化书──书林漫步之六
-
作者:王牧天 来源:山东教育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谈化 书林 理性认识 幻中求真 民俗文化 伦理文化 知识与智慧 味外之味 汤显祖 艺术作品
-
描述:谈化书──书林漫步之六
-
古代江左的《白纻舞》
-
作者:王少华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春秋时代 民间歌舞 清商曲 地特产 孙吴 文化形态 风格特色 淮南地区 《舞赋》 汤显祖
-
描述:吴时代,轰动全国的《白鸠拂舞》(《白纻舞》),亦即盛行
-
从关汉卿到李笠翁
-
作者:蔡平 俞慎 来源:上海艺术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笠翁 关汉卿 王实甫 宾白 汤显祖 曲话 词曲 典型意义 剧情 观众
-
描述:从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到李笠翁,这几位戏剧大师的共性大约有这样几方面: 一、他们的剧作都具有历史的典型意义——关汉卿的《窦娥冤》就是当时当地的绝响,是一出悲剧式的血泪控诉。在第三折那听了令人心碎
-
情之一字 遂足千古——谈昆剧电视片《牡丹亭》
-
作者:朱建明 来源:上海艺术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上海昆剧团 电视片 柳梦梅 “理” 理与情 “情” 明代戏曲 汤显祖
-
描述:构进行,有助于戏剧矛盾的展开;选折准确、精炼,剧情集中,场次严谨;戏曲